-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鲍超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针灸康复科
-
缓解扎针灸引发的疼痛副作用,可采取放松身体、局部热敷、按摩、药物治疗、及时就医等措施。 1. 放松身体:过度紧张会加重疼痛感觉,应尽量保持身心放松,避免肌肉紧绷,让身体处于舒适、自然的状态。 2. 局部热敷:在针灸部位疼痛处进行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可使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但要注意温度,防止烫伤。 3. 按摩:轻柔地按摩针灸部位周围,能帮助舒缓肌肉,改善局部气血运行,减轻疼痛感。按摩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猛。 4. 药物治疗:若疼痛较为明显,可遵医嘱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有止痛作用。 5. 及时就医: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伴有红肿、发热等症状,可能存在感染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到正规医院的针灸科或相关科室就诊,进行进一步检查和处理。 扎针灸后出现疼痛副作用是较为常见的情况,通过上述方法大多能有效缓解。但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改善,一定要及时就医,以确保安全和健康。
2025-02-27 03:51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内病外治”的医术。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