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脾胃不和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症,可能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久病体虚、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引起。调理方法包括饮食调整、情绪管理、适度运动、中药调理、中医外治等。 1.饮食调整:保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生冷、甜腻食物,多吃易消化、健脾益胃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南瓜等。 2.情绪管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焦虑、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散步、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 3.适度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 4.中药调理:根据具体症状,可选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丸、保和丸等中药,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5.中医外治:如艾灸、按摩、拔罐等,可选择中脘、足三里、脾俞等穴位,以调理脾胃。 脾胃不和需要综合调理,且调理过程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的心态,如有必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4-10-21 12:4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脾胃功能失调,临床以食欲减退,食后腹胀为主要表现的证.常见于胃脘痛,腹胀,呕吐,嗳气,泄泻,便秘,以及西医的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等疾病.脾胃共同主持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但性能上各有特点.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主降,使饮食物及其糟粕得以下行,脾气主升,则饮食物之精华得以营养全身;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这种纳与化,升与降,润与燥,相辅相成对立统一.脾胃不和,即是这种对立统一的失调.临床凡能引起脾胃功能失调的原因,如饮食不节(洁),思虑太过,劳累过度,误吐误下等均可导致脾胃不和证.脾胃不和证的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与食后腹胀同时并见,脘腹胀痛甚或腹泻,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由于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故食欲减退与食后腹胀同时并见;因升降失调,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则见泄泻,甚则小腹胀坠,脱肛等.胃气不降反而上升,则可见嗳气,恶心,呕吐等;润燥失宜,胃阳不足,胃失通降,可见食欲减退,嘈杂易饮,干呕,呃逆,甚至噎膈,大便干结;脾虚湿困可见食后饱胀,倦怠乏力,舌淡胖或舌边有齿痕,苔少或无苔,脉细弱而数等症.脾胃在生理,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一般而言,消化不良,食后腹胀,大便溏薄,其病变主要在脾;食欲不振或嘈杂易饥,其病变主要在胃.脾胃同病,以健脾和胃为主要治法.可选枳术丸,健脾丸等方剂.
2024-10-21 12:40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贺涛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脾胃不和证的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与食后腹胀同时并见,脘腹胀痛甚或腹泻,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由于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故食欲减退与食后腹胀同时并见;因升降失调,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则见泄泻,甚则小腹胀坠,脱肛等.胃气不降反而上升,则可见嗳气,恶心,呕吐等;润燥失宜,胃阳不足,胃失通降,可见食欲减退,嘈杂易饮,干呕,呃逆,甚至噎膈,大便干结;脾虚湿困可见食后饱胀,倦怠乏力,舌淡胖或舌边有齿痕,苔少或无苔,脉细弱而数等症.平胃散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呕吐恶心,噫气吞酸或口中无味,怠情嗜卧,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而厚等.食疗:一,绿豆粥用料:绿豆100克,粳米150克,白糖15克.制法:绿豆,粳米用水淘洗干净,入锅中,加水适量,小火慢慢熬煮成粥,粥成时加入白糖,每日早晚作正餐服食.功用:和脾胃,祛内热.适用症:适用于脾胃不和,食欲不振,消化力弱,经常性口腔溃疡,反复不愈.二,凉拌芫荽:鲜芫荽150克,生姜15克,红辣椒2只.将三者洗净,沥水;生姜,红椒均切丝,再用温开水浸泡芫荽,姜丝,红椒丝30分钟后,沥干水装盘,加人精盐,香麻油适量拌匀即可.功效:此肴具有开胃醒脾,和中理气的功效,适用于纳差,食欲不振,脾胃不和等病症.三,芫荽猪肝汤:鲜香菜100克,鲜猪肝25O克,生姜适量.将芫荽洗净,猪肝洗净切片,生姜切碎;精油烧热加水500毫升,烧开后入猪肝,生姜,猪肝将熟时入芫荽,精盐即可.功效:此汤具有补肝和胃,促进食欲的功效,适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暧气泛酸,不欲饮食,眩晕等病症.四,红梅萝卜团大萝卜1OO克,冬菇,冬笋各50克,鸡蛋1枚.萝卜洗净切成细丝,下沸水体透,置凉水中浸泡,捞出挤干水分,放在小盆内备用;冬菇,冬笋洗净切成末,与萝卜丝一起,加精盐,味精,麻油调料拌均匀,做成萝卜球;鸡蛋磕人碗内,放淀粉.面粉拌匀备用;炒锅放油,烧热后把萝卜球粘鸡蛋糊,下油锅后下番茄酱煮片刻,即可食用.此肴制作精巧,味道鲜美.功效:具有养益脾胃,化痰止咳的功效,常食可治疗疾热,肺热咳嗽,胃热,脾胃不和等病症.
2024-10-21 18:24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脾胃不和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症,可能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久病体虚、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引起。调理方法包括饮食调整、情绪管理、适度运动、中药调理、中医外治等。 1.饮食调整:保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生冷、甜腻食物,多吃易消化、健脾益胃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南瓜等。 2.情绪管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焦虑、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散步、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 3.适度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 4.中药调理:根据具体症状,可选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丸、保和丸等中药,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5.中医外治:如艾灸、按摩、拔罐等,可选择中脘、足三里、脾俞等穴位,以调理脾胃。 脾胃不和需要综合调理,且调理过程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的心态,如有必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4-10-22 0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