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岁男性患糖尿病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男33岁辽宁锦州人,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与遗传、免疫、感染、自由基、精神等因素有关。患者会出现高血糖及“三多一少”症状,控制不佳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应对措施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等。 1.遗传因素: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如果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自身患病风险会增加。 2.免疫功能紊乱: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胰岛细胞,影响胰岛素分泌。 3.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某些病毒感染可能损伤胰岛细胞,如柯萨奇病毒等。 4.自由基毒素:体内自由基过多,破坏胰岛细胞,影响其功能。 5.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等,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血糖代谢。 6.生活方式: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总之,糖尿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025-01-23 17:04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您好,在降糖药物中,中药的效果不如西药和胰岛素效果好,如果采用中药,是需要患者到医院做过详细的检查,如望闻问切,能清楚患者的病情后才有选择药物的机会。不然就别用,效果不明确。祝您健康H
2016-02-22 08:38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主要采用辩证论治的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重在整体调节,临床症状改善比较明显,生活质量提高显著。只要用药准确,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比较安全。中药降血糖作用缓慢,其在“调”不在“降”,但可以同时降血脂。中医药治疗有许多明显的优点,如改善症状明显,方便易行,无明显毒副作用,价格适中等,甚至在西医一筹莫展的情况下,都可能发挥良好的作用。虽然在降低血糖的方面表现不如西药出色,但对于糖尿病人来讲单单降低血糖是治标不治本,糖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如果单单为降糖而降糖的话,必然导致人体营养和能量不足,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疾病。因此,专家一致认为,中西医联手,“降”、“调”结合才能优势互补。
2016-02-21 22:2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中药降糖降糖药物中,中药的效果不如西药和胰岛素效果好,如果采用中药,是需要患者到医院做详细的检查,如望闻问切,能清楚患者的病情后才有选择药物的机会。不然就别用,效果不明确。z
2016-02-21 20:49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我自己谈谈。中医有类似的证叫消渴。虽然我学中医,但是我建议您还是不要太迷信中医。首先您要弄清是Ⅰ型还是Ⅱ型,如果是前者是不可能增加胰岛素分泌的。而且就目前来看,糖尿病和高血压一样属于终身疾病,要终身进行饮食条理和身体控制药物治疗,想断根是不可能的,您千万不要被报纸上电视上网络上那些根治糖尿病的广告所诱惑,要注意身体锻炼和饮食条理是终身的。治疗糖尿病的目的在于控制并发症而非治愈糖尿病本身,也不是单纯控制血糖。只要控制并发症,和普通人区别并不大。
2016-02-21 18:07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