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川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内分泌内科
-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的医学水平尚无法根治。其发病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自身免疫和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密切相关。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1.遗传:遗传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某些基因突变或遗传易感性增加了患病风险。 2.环境:不良的生活环境,如长期处于污染、噪音等不良环境中,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增加患病几率。 3.生活方式: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不良生活方式容易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从而引发糖尿病。 4.自身免疫: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发 1 型糖尿病。 5.胰岛素抵抗: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不佳,使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多见于 2 型糖尿病。 总之,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规律的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等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2025-04-03 23:08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你好,血糖长期控制不稳定容易出现一些慢性并发症,应及时控制血糖的平稳,防止并发症的出现。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过高代谢障碍,一般药物很难根治,服用西药降糖、或注射胰岛素也只能暂时控制,长期大量的服用有一定的副作用,还会损害肝肾功能,西医目前对糖尿病没有特别好的治疗办法,称之为不治之症,所以一定要及早正确的治疗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祖国医学用传统中药对糖尿病有非常独到的治疗方法,建议你采用传统中药山茱萸、玉竹、生地、知母、荔枝核、青果、石斛、肉苁蓉、玄参、益智仁、沙菀子、补骨脂、鹿茸、海南陈、人参、枸杞子、蜂胶、金精粉、乌术粉、茯苓、怀山药、桑葚、苦瓜等配合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这些药物安全无毒副作用,适合长期服用,无需节食,无需忌口,无需服用其它降糖药物,单独服用即可,可以有效保卫胰岛,降低血糖,提高免疫。这些药物适合血糖长期高居不下,各种治疗方法仍无法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这些药物克服了传统产品治疗上严格忌口的弊端,使病人的营养能得到有效的吸收和利用,从而提高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和抗病防病能力,防止了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真正做到了综合治疗,标本兼治;这些药物打破了常规的降糖疗法,药物中独有的活性成分经人体转化能彻底恢复胰岛细胞功能,清除糖尿病致病根源—糖毒素,打破胰岛素β细胞与胰岛素受体周围的生物屏障,恢复人体正常糖代谢功能,快速达到平稳血糖的目的。绝对安全可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适合各个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服用;这些药物通过调节人体阴阳虚实,改善气血失调失养的状态,迅速消除胰岛受体面的有害酸肽,激活血液中的胰岛素受体,使体内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恢复正常,从而加强细胞分泌调节,修复因长期使用降糖西药导致的细胞分泌紊乱,增强人体免疫力,进而达到既治病又强身的目的;这些药物配合使用可以修复胰腺功能,调节自身代谢平衡,消除、缓解各种并发症,具有阻断遗传和杜绝复发的可能。这些药物在糖尿病的康复上,达到了中医临床公认的“效果显著、治疗彻底、无复发、无毒副作用”的四条统一标准。希望正确治疗早日康复!
2016-02-15 02:4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患者目前诊断糖尿病明确,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1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有四大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包括磺脲类药物如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等和非磺脲类如瑞格列奈等;双胍类如二甲双胍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等;噻唑烷二酮类如罗格列酮等。2口服药物控制血糖不理想或出现急性并发症如感染、创伤、手术、妊娠等,则需要用胰岛素进行治疗。3建议到正规医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
2016-02-15 01:28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目前1型糖尿病还不能根治,干细胞是很有希望的技术,但目前还属于试验阶段。您可以考虑带胰岛素泵,这个对您非常适合,并且效果确切。目前1型糖尿病还不能根治,干细胞是很有希望的技术,但目前还属于试验阶段。您可以考虑带胰岛素泵,这个对您非常适合,并且效果确切。
2016-02-14 22:14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