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林洁港 主治医师
滁州口腔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特别容易出汗的原因较多,不一定是肾虚。可能与个人体质、环境因素、疾病等有关,如多汗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1.个人体质:有些人天生汗腺较为发达,容易出汗,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需特殊治疗,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即可。 2.环境因素:在炎热天气、剧烈运动或食用辛辣食物时,身体会通过出汗来散热,调节体温。此时应避免高温环境,适当休息。 3.多汗症: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可使用外用药物如氯化铝溶液、明矾溶液等收敛止汗。 4.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代谢加快,容易出汗。需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治疗药物有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5.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时可能出现多汗,要控制血糖,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胰岛素等。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服用谷维素、维生素 B1 等调节神经功能。 容易出汗的原因多样,如果出汗严重影响生活,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4-12-18 20:32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多汗症的中医治疗 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汗腺过多分泌的一种疾病。交感神经支配全身的出汗,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通过控制出汗散热来调节人体的体温,但是该症病人的出汗和面部潮红完全失去了正常的控制,多汗和面部潮红使患者每日处在无奈、焦躁或恐慌之中。 多汗症症状: 有全身性及限局性多汗两种。 全身性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是湿润的,而且有阵发性的出汗。局部多汗常见于手掌、足跖、腋下、其次为鼻尖、前额、阴部等,多在青少年时发病,患者常伴有末梢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如手足皮肤湿冷、青紫或苍白、易生冻疮等。足部多汗由于汗液蒸发不畅,致足底表皮浸渍发白,常伴足臭。腋窝部及阴部多汗时,由于该部皮肤薄嫩,经常潮湿摩擦,易发生擦烂红斑,伴发毛囊炎、疖等。 手掌出汗太多,双手太湿而不敢和别人握手,甚至写字时也会因手上的汗水过多而弄污纸张; 足部出汗常使袜子、鞋垫湿透,可自觉行走时脚底会打滑,甚至出现过多的汗液浸渍皮肤,使皮肤发白,脚趾间糜烂,常导致真菌、细菌滋生,引起脚臭、脚癣等;腋部出汗可见汗水从腋窝下往下滴淌,衣服常会被汗水浸湿。当有细菌侵入感染,腋下不仅可发出难闻的气味(即腋臭),还可并发皮肤炎症等。 多汗症病理: 多汗症是由小汗腺分泌过多所致,表现为全身(泛发性多汗症)或局部(局限性多汗症)异常地出汗过多。多汗症可继发于某些精神神经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紊乱,肿瘤,药物等,称为继发性多汗症; 原发性多汗症病因未明,最常发生的部位是手掌、腋窝和足底,偶有发生于头颈部、躯干部和小腿。发病年龄多为自幼开始,至青少年期加重并伴随终身,病情严重时不仅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甚至会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不敢参与正常社交等。传统的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往往难以奏效,其中包括收敛剂、止汗剂、镇静剂、催眠疗法、心理疗法、电离子透入法和针灸等。胸交感神经节或交感神经干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多汗症唯一有效而持久的方法,但是以前双侧开胸施行手术创伤大、切口疤痕影响功能和美观,患者往往难以接受。 全身性多汗可以是一种异常的生理性反应,或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的症状之一。局部多汗可由于交感神经损伤或异常的反应,乙酸胆碱分泌增多,导致小汗腺分泌过多的汗液。 多汗症从发病原因上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由于全身性疾病造成的 ,如内分泌失调(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垂体功能亢进等 )、神经系统疾病、部分感染性疾病 (疟疾、结核等 )和长期生病造成体质虚弱。只要这些全身性疾病得到控制后多汗的情况就能得到解决。二是精神性出汗 ,由于高度紧张和情绪激动造成腋下多汗症 ,是因为交感神经失调所致 ,内服一些镇静药(如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合剂等 )具有暂时性的效果 ,但有口干等副作用。三是味觉性出汗 ,属于另一种生理现象 ,如吃某些刺激性的食物 (辣椒、大蒜、生姜、可可、咖啡)后引起的多汗 ,这种情况一般不必进行治疗 ,只须忌口。 皮肤出汗过多或稍动就出汗,称为多汗和自汗症。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湿热,蕴蒸肌肤,迫津外泄而致,或素体阳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津液外溢而致。同时亦与精神紧张、焦虑、恐怖、愤怒,以及某些疾病如神经官能症、甲亢等密切相关。多为对称性发生于手掌、足底、前额、腋部和外阴等处,尤以手掌、足底为多见。若情绪激动或紧张时,汗珠可呈点滴状滴流。中医治疗多汗症有较好疗效,其治则为清热利湿止汗,益气固表止汗。这里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方药。 1.肾虚型 应用滋补肝肾的方法,给以补肾汤:熟附片10克,生地黄、山萸肉、巴戟天、五味子、牡蛎各15克,党参、黄芪、桂圆肉各30克,当归20克,桂枝6克,生白芍20克,金樱子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服用。知柏丸、还少丸口服。 2.气虚型 应用补气固表止汗的方法,给以固表汤:黄芪30克,党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童参20克,桂枝12克,黄精15克,玉竹12克,当归15克,杭芍20克,五味子15克,麻黄根10克,牡蛎30克,甘草6克,水煎服。玉屏风胶囊、灵芝片口服。 3.湿热型 应用清热利湿止汗的方法,给以利湿汤:连翘30克,菊花12克,桑叶12克,黄芩12克,桔梗12克,泽泻15克,猪苓12克,苍术12克,萆薢12克,海金沙30克,金钱草20克,萹蓄12克,瞿麥12克,甘草6克,水煎服。八正丸、清浊丸口服。 4.祛湿散 白矾、硼砂、黄芩、黄柏、吴茱萸、五味子、苦参各30克。共研为细末,撒阴部、腹部、手脚心多汗处,每日两次,7日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1~2个疗程可见显效。 5.外洗方 枯矾、硼砂、葛根、生牡蛎、五倍子各30克。水煎2次后合并药液,约得药液1000毫升,放入盆内,趁热把手或脚浸泡在药液内(以皮肤能耐受为度)。每日2次,每次15分钟。一般连用5~7天可见显效。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曹元成 邮编:255300 手机:13646439829
2014-06-07 01:2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鹏波 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科
-
你好,可能是与个体差异有关系的,与植物神经失调也有关系的,建议你在医生指导下结合口服维生素B1,谷维素。另外注意要有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禁烟酒,平时少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注意要有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疾病的好转很有帮助,祝你早日康复。
2014-06-01 12:12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人体的汗腺是分布于皮肤真皮内的一种分泌腺,有一长的导管将分泌 物(汗)引向皮肤表面。我们的身体表皮大都有汗腺分布,以腋窝、脚底、 手掌,以及额部尤其丰富。 一般健康的人,在运动或遇高温时,都会增加汗腺的分泌,这是为了让上升的体温下降的生理作用。因此,肥胖者往往较瘦者汗量多,这并非 由于前者体表面积大的缘故,只因肥胖者体重偏高,体温容易上升,为了降低过高的体温,必须以多排汗来调节。 除了以上的原因,在平常不流汗时,会大量出汗者,就可能是汗腺有了问题,局部多汗可由于交感神经损伤或异常的反应,乙酸胆碱分泌增多,导致小汗腺分泌过多的汗液。全身性多汗可以是一种异常的生理性反应,或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等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症状,也有可能是高血压、更年期和副肾皮质荷尔蒙的作用等, 都可能发生这种症状。 此外,服用感冒药降热,休克也都可能引起大量出汗。当脑贫血时, 脑部血液的流动发生障碍,体温调节中枢受刺激,也会多出汗。幼儿因体 形的关系,也较容易出汗。 精神抑压的多汗症 另一种多汗症称为局部多汗症,如脚底、腋窝、额头、鼻尖等处,很 容易出汗,例如乘搭飞机、开车时、手心出汗;在大众前说话,脸上汗水 直流,这多半是精神抑压或感动时发生。 此外,也有身体片面性出汗的情况,半身不遂的病患,失去知觉的那 一面会多汗;而脑神经系统有外伤、肿疡、发炎者,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 也会引起片面性多汗症。 多汗症有全身性及限局性多汗两种。全身性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是湿润的,而且有阵发性的出汗。局部多汗常见于手掌、足跖、腋下、其次为鼻尖、前额、阴部等,多在青少年时发病,患者常伴有末梢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如手足皮肤湿冷、青紫或苍白、易生冻疮等。足部多汗由于汗液蒸发不畅,致足底表皮浸渍发白,常伴足臭。腋窝部及阴部多汗时,由于该部皮肤薄嫩,经常潮湿摩擦,易发生擦烂红斑,伴发毛囊炎、疖等。 1、神紧避免精张,情绪激动。对有精神情绪可选用谷维素、溴剂、地西泮等内服。 2、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颠茄、普鲁本辛等内服,有暂时的效果。当达到减少汗液分泌的剂量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口干、皮肤潮红、心悸等副反应。 3、局部外用收敛性药物,可外搽10%戊二醛溶液、2%-4%甲醛溶液。腋部多汗者可外搽20%氯化铝的乙醇溶液,用药前应先将腋部擦干,每晚睡前外搽,连续7天。掌跖多汗症的患者还可用于5%明矾溶液或复方硫酸铜溶液浸泡;对足跖多汗者应勤换袜子,穿透气及吸水性好的鞋。 4、电离子透入疗法 用自来水及直流电作电离子透入疗法适用于多汗症。 除上述方法外现在对多汗症的治疗,大多是针对交感神经系统进行,如用外科手术,结扎交感神经,消除交感神经对汗腺的调节功能,以达到减少流汗的效果。
2014-06-01 01:28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