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袁天荣 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药剂科
-
脾湿是中医常见的病症,艾灸对脾湿有一定的调理作用。艾灸的位置主要包括足三里、阴陵泉、中脘、脾俞、胃俞等。艾灸通过温热刺激和经络传导,能改善脾湿症状。 1.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艾灸此穴可健脾和胃、扶正培元。 2.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能健脾利湿。 3.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 4 寸。可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4. 脾俞:在背部,当第 11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能健脾益气。 5. 胃俞:在背部,当第 12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之效。 艾灸调理脾湿需要坚持,同时要注意艾灸的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如果脾湿症状严重,还需结合饮食调理、运动等综合措施,必要时应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4-12-18 18:23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天在足三里(膝关节髌骨下,髌骨韧带外侧凹陷中,即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天枢(肚脐左右两侧各向两旁大约2寸处),神阙(肚脐部位),气海(腹部正中线肚脐以下大约1.5寸处),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中脘(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等穴位用艾条熏灸直至皮肤发红且微微发烫为止,
2014-01-27 11:43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飞云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艾灸的主要功效是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等,对于脾虚湿盛引起的身体重着,四肢乏力,大便塘泄等症状,使用艾灸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的,建议应该尽量的服用中药调理为宜。
2014-01-18 11:58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艾灸? 艾灸分为艾炷灸、艾条灸和温针灸。是指点燃艾炷或艾条在体表的一定部位进行熏灼,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艾灸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尤其适用于慢性虚弱性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证。艾灸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温补中气、回阳固脱、消瘀散结、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清热解毒、温肾壮阳等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