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引起脑溢血
岁病史:从未范过病身体一直很好以往诊断治疗经过及效果:现在治疗了半年月左右,可以把脚抬起一点点目前一般情况:可以把脚抬起一点点你好医生:高血压引起脑溢血,病人女性52岁,发病后就是一只手和一脚没有知觉不能动弹,不过头脑想事还是很清楚,以前身体一直很好都没有得过病(感冒发烧除外),请问医生这种病能治好吗,要多久才可以恢复,听有的人得了这种病病人说有一种一万元一针的预防针打了后可以几年不会复发有吗,哪里买?谢谢了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高血压控制不佳,老年血管脆,容易出现脑溢血.脑溢血可以造成局部脑组织损伤,影响大脑功能.病后患者反复呕吐,不除外脑溢血造成呕吐中枢刺激,如果是这样,可以减轻脑血块的对组织的压迫治疗可以用点中枢性止吐药,但效果可能不会太好.
2016-03-18 02:43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您好,如出血量多,颅压很高可以做开颅。此病的护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心理护理 病人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因此,家属应从心理上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安慰鼓励病人,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耐心的解释病情,消除病人的疑虑及悲观情绪,使之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和巩固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 2、预防并发症 (1)每日定时帮助病人翻身拍背4~6次,每次拍背10分钟左右。一旦发现病人咳黄痰、发热、气促、口唇青紫,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2)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达到清洁尿路的目的。并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如发现尿液混浊、发热,是泌尿系感染的征兆,应及早治疗。 (3)瘫痪病人多有便秘,有的可因为用力排便致使脑出血再次发生。因此需注意饮食结构,多给病人吃低脂、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及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等,并给以足够水分。定时定点给便器排便,必要时应用通便药物、灌肠。 (4)病人瘫痪在床,枕骨粗隆、肩胛部、髋部、骶尾部、足跟部等骨骼突出处易发生褥疮。应用软枕或海面垫保护骨隆突处,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床铺经常保持干燥清洁,定时温水擦澡按摩,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5)每日行四肢向心性按摩,每次10~15分钟,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下肢肿疼,应迅速诊治。 3、保持功能位 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是保证肢体功能顺利康复的前提。仰卧或侧卧位时,头抬高15~30度。下肢膝关节略屈曲,足与小腿保持90度,脚尖向正上。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状态,手握一布卷或圆形物。 4、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每日3~4次,幅度次数逐渐增加。随着身体的康复,要鼓励病人自行功能锻炼并及时离床活动,应严防跌倒踩空。同时配合针灸、理疗、按摩加快康复。 (1)上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站在病人患侧,一手握住患侧的手腕;另一手置肘关节略上方,将患肢行上、下、左、右、伸曲、旋转运动;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手做各指的运动。 (2)下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踝关节,另一手握住膝关节略下方,使髋膝关节伸、屈、内外旋转、内收外展。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足弓部,另一手做个趾的活动。 5、日常生活动作锻炼 家庭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病人达到生活自理或协助自理。逐渐训练病人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一些室外活动,由完全照顾过度到协助照顾,直至生活自理。
2016-03-18 01:24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现在主要是康复锻炼,防止肌肉萎缩,控制好血压,看他自己本身情况啦
2016-03-17 23:47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脑干出血是否可做颅内血肿穿刺针及引流
2016-03-17 09:55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您好,不是少量的出血,建议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知识和护理如下,请进行参考!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人最严重的一种。据报道,脑出血病人中有长期高血压病史者占89%,平均年限为13年,且这些患者的收缩压一般都在21.3~31.0kPa(160~240mmHg)之间,舒张压在12.0~21.3kPa(90~160mmHg)之间,是老年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 高血压病人容易发生脑出血的原因:(1)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硬化和形成微型动脉瘤。血压升高时,小动脉的长期加压作用,使动脉内膜增厚,玻璃样变性,纤维化增生,以致形成小动脉硬化。这种小的脑实质内穿透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作用下,常有微型动脉瘤形成。主要分布于基底神经节和桥脑。微型动脉瘤壁较薄弱,当血压骤然上升时,动脉瘤易破裂产生脑出血。(2)由于长期高血压的作用,使已经硬化的动脉血管内膜完整性破坏,促进了血浆中的脂质易通过破损处进入内膜,使动脉壁发生脂肪玻璃样变或纤维素样坏死,增加了血管壁的脆性,当情绪激动、劳累或用劲排便等原因,造成血压进一步增高,就易引起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 脑出血可有多种因素引起,但长期高血压是导致脑出血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对预防脑出血十分重要。微创血肿粉碎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1 概述适应证 高血压脑出血或外伤引起的各种颅内血肿。位于大脑半球部位血肿量大于30ml,位于小脑半球血肿量大于10ml,引起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者都是手术适应证。有时血肿量虽小于上述标准,但因位于重要功能区,并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都可考虑手术。禁忌证 由于应用本针具清除血肿时,对患者损伤轻微,故不像开颅手术那样严格,故无绝对禁忌证。下列情况建议慎用:(1)年龄过大;(2)已发现重要脏器有严重疾患并危及生命;(3)过度衰弱。手术时机 在病情允许,做好术前准备情况下应尽早手术,如已发生脑疝则更应分秒必争,一般不超过24h。2 手术配合 根据头颅CT定位,确定血肿中心的体表定位,选择合适型号的YL-1型微创颅内血肿穿刺针(北京万特福有限公司生产),穿刺血肿中心,退出钻芯后接引流管。若为液状血肿则轻轻抽出,尽量吸净;若为凝血块则粉碎血肿并用冰生理盐水冲洗。依据血肿量清除2/3左右停止,然后应用尿激酶液化引流,1~2次/d。术后第1,5,7天常规复查CT,决定是否继续粉碎液化引流,一般5~10d清除大部分血肿后拔针。3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大多数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尽早做好术前准备,及时手术是挽救生命、减少后遗症的关键。3.1 术前准备和护理3.1.1 做好解释工作 向患者家属详细介绍穿刺原理、必要性及并发症和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家属的密切配合。3.1.2 用物准备 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1套,充电电钻1把,治疗盘1个(内装用物:PVP消毒液1瓶(100mg);利多卡因1支;冰生理盐水500ml2瓶,2%龙胆紫50ml1瓶;10ml和30ml注射器各2付;无菌棉签2包,消毒纱布若干;安定10mg1支;7号无菌手套2双),无菌穿刺包1只。3.1.3 常规备皮 用肥皂水和温热水洗净术区,操作时需动作轻柔,不能过频过度翻动以免出血加重或再出血,并以2%龙胆紫划出手术穿刺的范围。3.2 术中和术后护理3.2.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肢体功能变化。协助医生用冰生理盐水、尿激酶及肝素溶液(侧脑室内不用肝素)通过激光粉碎针高压冲洗血肿部位,直至冲洗流出液颜色变淡变清为止,冲洗过程中要注意进出量平衡,随后用高浓度尿激酶和肝素喷洒在血肿腔表面,夹管4h。其间若患者意识障碍、烦躁不安,双侧瞳孔忽大忽小以至不等大,血压升高、呼吸缓慢不规则,应立即开放封闭的引流管,同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另一方面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并及时记录,术后引流袋内血液颜色一般呈淡红色,如引流管内有新鲜血液流出要考虑再出血可能;如血量减少后突然出现无色液体要考虑引流出脑脊液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3.2.2 体位与环境管理 术后患者取头偏向患侧,并与水平面呈15°~45°,以保持引流管通畅。若同时行侧脑室引流,须保持颅内压在0.98~1.96kPa之间。为防止患者拉扯引流管,必要时用约束带约束双手,床旁加床档。病房室温为18~23℃,湿度为50%~60%,保持空气新鲜、安静、整洁。限制探视人员,医务人员进入都要戴口罩、帽子、换鞋。室内每日用紫外线照射30min。地面和床栏、床头柜用1∶400消毒灵消毒。3.2.3 血压的调控 严密监测患者血压,血压一般控制在22/12.5kPa左右,防止血压突然升高。通常采用作用温和的降压药物,20%硫酸镁20~3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20~40滴/min),或以异舒吉20mg加入生理盐水40ml中微泵维持,根据血压调整剂量。3.2.4 消化道出血的防治 消化道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其主要的死因之一。严密观察患者呕吐物,大便颜色及全身情况,一般术后在第1天应用H2受体阻滞剂如雷尼替丁或洛赛克预防,忌用激素。患者术后第2天如肠鸣音正常,应及时插胃管,并定时喂能全素或流质,防止消化道粘膜的自身损伤并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对已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则应停止鼻饲,以冰生理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或凝血酶灌胃以止血,适量输血防止失血性休克。3.2.5 记录24h进出量 多数脑出血患者年龄大,肾功能差,故微创血肿穿刺术后不予常规应用甘露醇,可适量应用速尿,同时需认真准确记录24h尿量,特别注意每小时尿量变化,若发现进出量不平衡或尿量<25ml/h,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防止脱水或补液过多引起心功能不全而加重病情
2016-03-17 04:37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