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晓东
南京紫金医院
一级
脑复苏专科
-
糖尿病患者双脚出现针刺般疼痛,可能是糖尿病足,也可能是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足部感染、关节病变等原因引起。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周围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会损伤神经,导致感觉异常。可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 B1、依帕司他等。 2. 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易引起血管狭窄、堵塞,影响足部供血。治疗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扩张血管药物,如西洛他唑。 3. 足部感染:足部破损后易感染,引发疼痛。需根据感染类型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 4. 关节病变:关节磨损、炎症也会导致疼痛。可通过休息、物理治疗缓解,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 5. 糖尿病足:若确诊为糖尿病足,除上述治疗外,还需严格控制血糖,加强足部护理,必要时进行清创、血管重建等手术。 总之,糖尿病患者出现双脚刺痛不可忽视,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2025-01-23 01:14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糖尿病足,症状严重的话,会出现溃烂、坏死以及坏疽。
2016-02-20 11:48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崔立静 医师
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光明医院
一级
内科
-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危及生命的一大杀手。在脚上的一个小小的伤口,如果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截肢,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不能轻视它的危险性,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糖尿病足症状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平时的足麻、凉、胀、肿等都属于糖尿病足最基本的症状其次是下肢动脉血栓、神经病变是临床诊断症状。还有症状是:1、间歇性跛行,为下肢的早期表现,下肢缺血使肌肉供血不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乏力,劳累及麻木。重者有小腿腓肠肌疼痛,停止行走或休息后可使症状缓解。 2、休息痛,是病变的中期表现,当病变发展,下肢缺血加重,不行走也发生疼痛,称为静息痛。 3肢端溃疡坏疽,有三种类型:Ⅰ、湿性坏疽:肢端体表局部组织皮肤糜烂,形成浅溃疡,深入肌层,甚至烂断肌腱,破坏故质,大量组织坏死,形成大脓腔,排出较多的分泌物。Ⅱ干性坏疽,受累肢端末端缺血导致感觉迟钝或消失,局部皮肤呈现暗褐色,出现缺血性坏死,皮肤肌腱干枯、变黑,发展到一定阶段自行脱落,无分泌物,无水肿。Ⅲ混合性坏疽,既有肢端的缺血干性坏死,又有足背底小腿部的湿性坏疽。 糖尿病足多发于50岁以后,60-70岁多常见。老年糖尿病人此病的发病率较高所以发现的越早越好治疗,也可以早点减轻老人的痛苦,而且也是对自己身体的一种负
2016-02-19 21:59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你好!常见的症状分一下几点:1、间歇性跛行,为下肢的早期表现,下肢缺血使肌肉供血不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乏力,劳累及麻木。重者有小腿腓肠肌疼痛,停止行走或休息后可使症状缓解。年老者如发生间歇性跛行时高度怀疑由动脉阻塞引起的下肢缺血。2、休息痛,是病变的中期表现,当病变发展,下肢缺血加重,不行走也发生疼痛,称为静息痛。这种疼痛大多局限在趾或足远端,夜间尤甚,卧位时疼痛加剧,下肢垂下可有缓解,夜间静息痛或休息痛。因睡眠时心输出量最少,下肢灌注注血量也减少,故疼痛常在夜间加重。3、肢端溃疡坏疽,有三种类型:Ⅰ、湿性坏疽:肢端体表局部组织皮肤糜烂,形成浅溃疡,深入肌层,甚至烂断肌腱,破坏故质,大量组织坏死,形成大脓腔,排出较多的分泌物。常见的肢端水肿,为糖尿病肢端坏疽。Ⅱ、干性坏疽,受累肢端末端缺血导致感觉迟钝或消失,局部皮肤呈现暗褐色,出现缺血性坏死,皮肤肌腱干枯、变黑,发展到一定阶段自行脱落,无分泌物,无水肿。约占糖尿病肢端坏疽的5.9%-7.5%。病理基础为中小动脉闭塞导致血流缓慢或中断。Ⅲ、混合性坏疽,既有肢端的缺血干性坏死,又有足背底小腿部的湿性坏疽,约占18.1%-20%。微循环障碍和小动脉阻塞同时并存,静脉阻塞及感染严重。我院采取纯中药靶位定向体液疗法改变传统给药方式,采用中药外用、内病外治的捷径。靶位定向体液疗法利用祖传的专属药物,中药外敷,直接作用于患部,经皮给药、对症下药,改善患病病区的微循环系统,促进血液循环,使病理性环境改变为健康的生理性环境,从根本上消灭细菌,达到治愈糖尿病足的目的。祝好!
2016-02-19 19:18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你的情况可能是糖尿病末梢神经炎,不是糖尿病足。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办法只有控制好血糖。
2016-02-19 18:05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