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罗更新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血液科
-
血常规中血小板、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偏高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对身体的影响因具体情况而异,包括生理性因素、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 1. 生理性因素:剧烈运动、饱餐后、女性经期等,可能会引起这些指标暂时偏高,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休息或生理期过后可恢复正常。 2. 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淋巴细胞偏高,细菌感染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偏高。需要针对感染的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如病毒感染可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细菌感染可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 3. 血液系统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会导致相应细胞明显增多。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羟基脲、干扰素等)、放疗、化疗等。 4.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能引起这些指标异常。治疗常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 5. 肿瘤:某些肿瘤疾病也可能导致上述指标变化。治疗方案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分期等,可能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发现血常规中血小板、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偏高,不要过于紧张,但也不能忽视。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2025-04-03 01:38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如果检查白细胞正常,这几项只是偏高一点,应该影响不大的,注意复查。
2016-02-15 05:13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增多定又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增加,比正常人群平均值多2个标准差以上,年龄大于1个月的儿童和各年龄组成人中性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计数大于7.5×10^9/L ,小于1个月的婴儿大于26×10^9/L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