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罗更新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血液科
-
血小板减少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免疫性疾病、感染、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药物影响、脾功能亢进等。 1. 免疫性疾病:例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机制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治疗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 2. 感染: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需针对感染进行抗感染治疗,如使用抗生素阿莫西林、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等。 3. 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受损。治疗可能包括使用促进造血的药物,如雄激素、造血生长因子等。 4.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磺胺类、解热镇痛药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需停用可疑药物。 5. 脾功能亢进:脾对血小板破坏过多。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脾脏。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较为复杂,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明确病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血液科就诊,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2025-04-04 04:56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建议应及早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关键,检查后遵医嘱对症采取治疗即可
2016-02-14 13:18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