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岁男患者血小板异常,如何治疗?
患者男,35岁,2011年3月开始发病,眼球发黄,四肢无力,头晕。,曾在吉安市中心医院就诊治疗。住院时血小板只有5毫升,半月后有所提升,20-30毫升。吃药一年多,升至50以上,后因感冒检查,在次降至40以下。检查:血常规,肝功能。,1.您能给一些治疗建议吗?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郑方英 副主任医师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血液内科
-
血小板异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免疫因素、骨髓造血问题、感染、药物影响、脾脏功能亢进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去除诱因、输注血小板、脾切除、治疗原发病等。 1.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药物治疗。 2. 骨髓造血问题:若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可能需要使用促进造血的药物,如促血小板生成素。 3. 感染:积极控制感染,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感染控制后血小板可能恢复。 4.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需停用可疑药物。 5. 脾脏功能亢进:必要时可进行脾切除手术。 6. 治疗原发病:如患有肝病、白血病等,积极治疗原发病有助于改善血小板情况。 总之,对于血小板异常的患者,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并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小板变化。
2025-03-12 12:55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可到我院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浏览我的相关文章http://z.xywy.com/wangmaosheng/wenzhang/86-6842.htm
2016-01-12 16:04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不良(低下)性贫血,又称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d hypoplastic anemia)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将无原因可查者称为原发性再障,有病因可查者称为继发性再障。据国内统计前者占再障病例的70%~80%,后者约占12%~30%。国外报道各占50%左右。另有一些再障(如Fanconi综合征和暂时性骨髓抑制)的病程和预后均不同于慢性继发性再障。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我国发病不多,每年0.74/10万人口,其中每年有0.14/10万人口为重型再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