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能否用艾灸治疗?
感觉头晕、头痛、身热、口渴、少汗、呕吐、倦怠乏力;重者表现为壮热、烦渴、面红、口干、昏迷、抽搐。2小时前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用艾灸怎么治疗呢?(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出现头晕、头痛、身热、口渴、少汗、呕吐、倦怠乏力,甚至壮热、烦渴、面红、口干、昏迷、抽搐等症状,可能是中暑、感染性疾病等原因引起。艾灸治疗有一定辅助作用,但不能单纯依靠艾灸,还需综合治疗。治疗方法包括降温、补充水分、药物治疗等。 1. 病因分析:这些症状可能是中暑,由于高温环境导致;也可能是感染,如细菌或病毒感染;还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 2. 艾灸作用:艾灸可通过温热刺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部分不适,但对于严重症状效果有限。 3. 降温措施: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扇风等物理降温,严重时需就医采取药物降温。 4. 补充水分:多喝温水或淡盐水,防止脱水。 5. 药物治疗:如藿香正气水缓解中暑症状,布洛芬缓解发热头痛,阿莫西林用于抗感染,但药物使用需遵医嘱。 6.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有助于身体恢复。 总之,出现上述症状应引起重视,及时采取适当措施。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2025-02-20 03:01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病情分析:头晕、头痛、身热、口渴、少汗、呕吐、倦怠乏力;重者表现为壮热、烦渴、面红、口干、昏迷、抽搐。艾灸产生于我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我们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医生询问:延年益寿保健灸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二、艾灸治冻疮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里穴。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用本法连续艾灸3天冻疮不再复发。三、艾灸治胃痛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
2015-12-26 04:03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重庆渝都生殖医院
其他
内科
-
病情分析:头晕、头痛、身热、口渴、少汗、呕吐、倦怠乏力;重者表现为壮热、烦渴、面红、口干、昏迷、抽搐。艾灸产生于我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我们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医生询问:延年益寿保健灸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二、艾灸治冻疮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里穴。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用本法连续艾灸3天,冻疮不再复发。三、艾灸治胃痛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
2015-12-25 14:08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艾灸足三里能够治疗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对治疗高血压、贫血、虚弱、下肢瘫痪、膝关节疾病等有作用您好对于您的这种情况建议您去看中医吃点中药进行调理祝您早日康复
2015-12-25 11:51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艾灸? 艾灸分为艾炷灸、艾条灸和温针灸。是指点燃艾炷或艾条在体表的一定部位进行熏灼,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艾灸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尤其适用于慢性虚弱性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证。艾灸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温补中气、回阳固脱、消瘀散结、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清热解毒、温肾壮阳等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