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长期服用激素容易导致骨质疏松,预防时药物选择很重要。常见的预防骨质疏松的药物有钙剂、维生素 D 类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降钙素类药物、雌激素类药物等。选择药物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因素。 1. 年龄:年轻人和老年人的骨代谢情况不同。年轻人可能更适合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 来预防,而老年人可能需要更强效的药物如双膦酸盐类。 2. 性别: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风险增加,雌激素类药物可能有一定帮助,但需评估乳腺和子宫疾病风险。男性则更多考虑双膦酸盐类。 3. 基础疾病:如有肾脏疾病,可能影响维生素 D 的活化,选择活性维生素 D 更合适。 4. 药物副作用:双膦酸盐类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降钙素类可能导致面部潮红、恶心等。 5. 经济因素:不同药物价格有差异,需结合个人经济状况选择。 总之,在选择预防骨质疏松的药物时,应综合多方面因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定期复查骨密度等指标,以评估预防效果。
2024-12-16 01:03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绝经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肾性骨营养不良症(维生素C慢性肾功能衰竭,特别是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患者),手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型佝偻病。只要用量不超过个体生理需求量,就不会出现副作用。其副作用类似于维生素D3过量的症状,即高血钙症综合征或钙中毒。有促进肠道吸收钙,升高血清钙水平的作用,并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本品口服后由肠道迅速吸收进入血液,经肝脏微粒体25-羟基化酶作用使侧链25位羟基化后生成具有活性的1α,25-(OH)2D3,分布于肠道及骨等靶组织内与受体结合而表现出促进肠道吸收钙的作用、骨盐溶解作用以及骨形成作用等一系列生理活性。缺乏维生素D的大鼠及摘除肾的大鼠给予本品进行试验,可见促进肠道吸收钙、升高血清钙水平的作用。
2015-12-08 11:45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