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
- A:
衣原体淋巴肉芽肿:潜伏期为5~21天,平均在1周之内。临床经过可分为3期:1、第1期即外生殖器早期损害期。大致在性交感染后3天~3周,甚至3个月,在外生殖器...详细»
- Q:
- A:
韦格纳肉芽肿性巩膜炎的治疗:WG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治疗如果不及时,将会危及生命。其治疗方案与治疗结节性多动脉炎性巩膜炎患者的方案一样。首选方法为糖皮质激素...详细»
- Q:
- A:
诊断BLAG的确诊有赖于肺活检,病理检查可见肺泡结构消失,其内有边界不清的肉芽肿,血管炎以血管为中心和侵入血管的细胞浸润性损害为主,浸润细胞有正常淋巴细胞、...详细»
- Q:
- A:
慢性肉芽肿病的诊断:一、实验室捡查急性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加,常伴有“中毒性改变。慢性感染时有轻度贫血;血清Ig(IgG、IgM、IgA)...详细»
- Q:
- A:
大多数霍奇金病通常起源于淋巴结,从淋巴结或经淋巴管逆行扩展至皮肤或直接扩展至皮肤。皮肤损害呈丘疹或结节,伴发溃疡或不伴发。晚期病例可发生皮肤粟粒状播散。1、...详细»
- Q:
- A:
诊断检查:本病临床上易误诊为癌,要横据病史及乳房肿块有触痛等情况进行,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必要时行病理检查。1.钼靶X线检查肿块影像淡,周围毛糙,皮肤...详细»
- Q:
- A:
临床表现多见于青壮年,无明显性别差异。表现为唇部的反复肿胀,病程缓慢持久,上唇多见。肿胀部位柔软,时肿时消,早期时唇可以恢复正常,反复发作后,不能痊愈,可形...详细»
- Q:
- A:
此病好发于青、中年男性,20~50岁者占70%以上。起病缓慢、病程漫长。软组织多发性(很少有单发)肿块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肿块可同时或先后出现,75%位于头...详细»
- Q:
- A:
小儿慢性肉芽肿病的治疗:1.抗生素治疗重点在预防和治疗感染。CGD患儿一旦发生感染需要进一步强有力的抗感染治疗,包括发现致病菌和药物敏感试验。应立即用广谱抗...详细»
- Q:
- A:
主要症状为腹泻,水样大便,病程绵长,在幼年期即已有腹泻。缓解期身体状况良好,无症状,但最终发展为慢性持续性顽固腹泻。有的病人一开始即为脂肪泻。腹痛是常见的症...详细»
- Q:
- A:
慢性肉芽肿病的治疗:慢性肉芽肿病的治疗:积极控制急性感染,选用杀菌作用强的抗生素治疗,并需大剂量及静脉给药,感染控制后仍需继续用药2~3周,以防复发。局部皮...详细»
- Q:
- A:
杜波组织胞浆菌病的治疗:一、治疗可用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或口服唑类药,如酮康唑及伊曲康唑。本病疗程很长,两性霉素B的总量至少要达2g,唑类药如酮康唑要用200...详细»
- Q:
- A:
化脓性肉芽肿的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的治疗:可用皮肤刮匙挖出损害或剥离术,随后用电疗疗法或硝酸银损坏基底部;也可用激光、放射等治疗。顽固性损害应手术切除后行病理...详细»
- Q:
- A:
依据病史、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1.有不洁性交史或有密切污染物的接触史。2.有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表现。3.有初疮病史以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溃疡或...详细»
- Q:
- A:
检查1.常规化验对诊断多无帮助。部分患者血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血嗜酸细胞增加者少见,意义甚小,因除过敏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外,其他部位真菌或寄生虫感染也有可...详细»
- Q:
- A:
1.前驱期出现间歇性鼻阻,水样或血性分泌物,鼻中隔可出现肉芽肿性溃疡;活动期鼻塞加重,有脓涕,低热,鼻中隔黏膜肿胀,糜烂,溃疡,表面有坏死;终末期恶病质,局...详细»
- Q:
- A:
恶性肉芽肿:诊断检查:恶性肉芽肿早期常为一般鼻炎、鼻窦炎或其他鼻部疾病表现,常无特征表现,容易发生误诊。用鼻窦内窥镜仔细检查鼻腔和鼻窦情况,并做鼻窦CT扫描...详细»
- Q:
- A:
刺伤后迅即引起局部剧痛、灼热感,常伴出血。疼痛可持续数小时之久。继而刺伤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肿胀。历时1~2周始消退。除局部症状外,有的可同时出现头晕、衰...详细»
- Q:
- A:
Stewart将恶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分为3期:1.恶性肉芽肿前驱期为一般伤风或鼻窦炎表现。间歇性鼻阻塞,伴水样或带血性分泌物。亦可表现为鼻内干燥结痂。局部检...详细»
- Q:
- A:
播散性脂肪肉芽肿综合征:一、检查检查项目包括:1、实验室检查1、血液常规。可见有血红细胞减少或血红蛋白下降,合并感染时白细胞中度增多(15~20)×109/...详细»
- Q:
- A:
诊断胸部X线片伴空洞形成的多发结节病变,以双肺中下叶及周边居多,是诊断本病的重要证据.但确诊仍需依靠肺或皮肤活检病理学检查。临床上同时有肺、皮肤及神经系统损...详细»
- Q:
- A:
1.感染:发病多在2岁以内,少数可晚至10岁以后。通常在生后数月出现临床表现。大多数CGD患儿在出生后第1年内至少会发生一次严重的感染。最初是耳和鼻周围皮肤...详细»
- Q:
- A:
盲肠肉芽肿的治疗:1.盲肠阿米巴肉芽肿该肉芽肿多无需手术治疗,用药物(氯喹、二碘羟基喹、甲硝唑)治疗即有良好效果。未经药物治疗的盲肠阿米巴肉芽肿,施行手术切...详细»
- Q:
- A:
播散性脂肪肉芽肿综合征的治疗:一、西医1、治疗1、本病征无特殊治疗方法,临床上仅可对症治疗。2、内科药物治疗。可试用类固醇、甲氨蝶呤或其他化疗药物,可起缓解...详细»
- Q:
- A:
组织病理:1、典型异物反应为巨噬细胞及异物巨细胞包围异物,细胞质内可见有吞噬的异物,尚可见异物如缝线、液状石蜡油、硅盐、毛发等均可引起异物反应。2、异物过敏...详细»
- Q:
- A:
检查1.粪检查(1)活滋养体检查法常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查活动的滋养体。镜检可见黏液中含较多粘集成团的红细胞和较少的白细胞,有时可见夏科-雷登结晶和活动的...详细»
- Q:
- A:
肉芽肿性松弛皮肤:检查组织病理:最早期真皮浅层或全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可见散在巨细胞。表皮角化不全,稍增生,轻度海绵形成,表皮下半部可找到单个淋巴细胞浸...详细»
- Q:
- A:
播散性脂肪肉芽肿综合征:该病征为先天遗传性疾病,预防方法如下:1、普及相关医学教育知识,提高人们对先天性疾病的认识及预防。2、婚前体检。在预防出生缺陷中起到...详细»
- Q:
- A:
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下降,表现缺铁性贫血;白细胞正常也可轻度升高或降低,分类正常;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均降低;血钙减低。大便脂肪含量增高,每24小时50g以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