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景勋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胆囊具有储存和浓缩胆汁、排泄胆汁、调节胆道压力、分泌黏液以及免疫功能等作用。切除胆囊后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脂肪泻、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增加、结肠癌风险略有上升等情况。 1.储存和浓缩胆汁:胆囊可将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起来,并进行浓缩,以在进食时快速释放,促进脂肪消化。 2.排泄胆汁:进食后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 3.调节胆道压力:维持胆道系统内压力平衡。 4.分泌黏液:保护胆囊黏膜。 5.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免疫防御作用。 切除胆囊的影响: 1.消化不良:胆汁无法有效浓缩和规律排放,影响脂肪消化,出现腹胀、腹泻等。 2.脂肪泻:对脂肪类食物消化能力下降,导致脂肪吸收不良。 3.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入胃,损伤胃黏膜。 4.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增加:胆囊切除后,胆总管代偿性扩张,胆汁流动改变,易形成结石。 5.结肠癌风险略有上升:可能与胆汁酸代谢改变有关,但并非绝对。 总体来说,胆囊切除后,大部分人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可逐渐适应并减少不良影响。但在决定是否切除胆囊时,应综合考虑病情和个体情况。
2024-12-06 0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