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阶段,此时患者的肌酐值通常显著升高。一般来说,血肌酐超过 707μmol/L 可考虑为尿毒症,但还需结合患者的症状、肾小球滤过率等综合判断。尿毒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梗阻性肾病等。 1. 慢性肾小球肾炎:这是导致尿毒症的常见原因之一。长期的炎症损伤肾小球,影响其滤过功能,逐渐导致肾功能衰竭。 2.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损害肾脏微血管,引发肾病,逐渐进展为尿毒症。 3. 高血压肾病:高血压会增加肾脏血管的压力,损伤肾脏组织,长期可导致尿毒症。 4. 多囊肾:属于遗传性疾病,肾脏内出现多个囊肿,逐渐破坏正常肾组织,引起肾功能丧失。 5. 梗阻性肾病:尿路梗阻,如肾结石、输尿管狭窄等,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引起肾积水和肾损伤,最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 总之,尿毒症的诊断不能仅依靠肌酐值,还需综合多种检查和临床表现。一旦确诊,应及时在正规医院接受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2024-11-11 2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