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乙型肝炎出现的黄疸通常被称为肝细胞性黄疸。这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损害肝细胞,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而引起的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的发生涉及肝脏的炎症、肝细胞损伤、胆红素代谢异常等多个方面。 1. 肝脏炎症:乙型肝炎病毒引发肝脏的炎症反应,肝细胞受损,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障碍。 2. 肝细胞损伤:大量肝细胞被破坏,使得胆红素转化和运输的能力下降。 3. 胆红素代谢异常:正常情况下,胆红素在肝脏内经过一系列反应后排出体外,肝细胞受损会打乱这一过程。 4. 胆汁排泄受阻:肝细胞受损还可能影响胆汁的生成和排泄,进一步加重胆红素的淤积。 5. 免疫反应:机体的免疫应答可能加重肝细胞损伤,影响胆红素代谢。 总之,乙型肝炎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疸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对于乙型肝炎患者,一旦出现黄疸,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治疗,以减轻肝脏损伤,促进黄疸消退。
2024-10-14 11:4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骆抗先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
血清转氨酶升高是肝炎的特征,转氨酶升高标志肝细胞的炎症破坏。肝细胞有炎症破坏,当然对间接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对直接胆红素的分泌都会受到影响,就是说从间接胆红素摄取进入肝细胞、变成直接胆红素,再把直接胆红素排出肝细胞,每个环节的功能都会降低。血液中同时有间接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如果出现黄疸,就叫做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在肝炎活动期发生。
2024-10-15 0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