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小儿小肠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多因先天腹壁薄弱、腹压增高、鞘状突未闭等因素引起。症状表现为腹股沟或阴囊处出现可复性肿块,严重时可引起疼痛、肠梗阻等。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 发病原因: 先天腹壁薄弱:小儿腹壁肌肉发育不完善,强度较低。 腹压增高:如哭闹、咳嗽、便秘等导致腹内压升高。 鞘状突未闭:出生后鞘状突未闭合,腹腔内容物易突出。 遗传因素:部分患儿有家族遗传倾向。 其他:营养不良、长期剧烈运动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2. 症状表现: 可复性肿块:在站立、哭闹时出现,平卧或用手推可回纳。 疼痛:肿块突出不能回纳时,可引起疼痛。 肠梗阻:严重时可导致肠管嵌顿,出现肠梗阻症状。 3. 检查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摸肿块,判断其大小、质地等。 B 型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了解疝内容物情况。 4.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适用于 1 岁以内的患儿,可使用疝气带压迫。 手术治疗:1 岁以上患儿或出现嵌顿等情况,多采用手术治疗,如疝囊高位结扎术。 5. 术后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注意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复发。 小儿小肠疝气需引起重视,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024-10-21 15:56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您好;1.手术治疗:腹股沟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修补.手术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种:传统的疝修补术:疝囊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加强腹股沟管前壁,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疝成形术;这种术式已被临床证明是有效,可靠的;但手术创伤较大,且大多需要改变正常的解剖关系.无张力疝修补术:人工网片疝修补,这种手术目前被临床广泛采用.其具有创伤小,无张力,不需要改变正常的解剖关系,且能一次修补斜疝,直疝三角的特点.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LRIH):(推荐)具有极为明显的优点.能达到高位结扎疝囊,加强腹股沟管后壁修补的目的,而重要的一点是避免损伤腹股沟管区的生理解剖,达到了无张力性修补状态,且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一般来讲,此术式对于小于是13岁的患者只做高位结扎,而无需做修补;对于大于13岁的病人,在做高位结扎的同时,也要做修补.2.非手术治疗:1岁以下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建议:一般均需由专科医生诊治后再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何种治疗方案
2024-10-21 15:56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疝气现在不经过手术治疗是不可能痊愈的,不要尝试用其他非手术的手段,这样有时候会加重病情理性的对待疾病,合理的治疗是最根本的办法。疝是不能自愈的,早期或有轻度症状时,患者会感到疼痛,下腹坠胀,消化不良和腹泻等症状。病情不断发展后,由于肿块坠入阴囊,会造成活动及行走不便。严重者会发生嵌顿,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肠坏死,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手术治疗是最佳方式。正确的治疗是患者康复的希望,如果您的身体健康出现了疾病的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早治疗早健康。
2024-10-21 15:56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小肠疝气可以进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有药物疗法和疝气带疗法两类,药物疗法、疝气带疗法,能迅速阻止疝的凸出,从而能有效阻止疝气发展、缓解疝气导致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缺点是只能治疗可复性小肠疝,无法治疗水疝。可以选择中医中药的方法治疗小肠疝气,中医认为疝气的发生和肝经受寒等因素有关,所以治疗上选择舒肝理气以及暖肝散结的药物像柴胡以及小茴香以及吴茱萸等加以治疗,有时候还会选择荔枝核,橘子核等药物配合治疗,效果也是相当的理想的。
2024-10-21 15:56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儿童疝气又名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幼儿出生后不久,在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块,多数在2~3个月时出现,也有迟至l~2岁才发生。小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4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 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 小儿疝气发病初期,当幼儿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随着腹内压力的继续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则可通过睾丸下降时的那条通道返回到腹腔,肿物消失,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如果肿物不能返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人们平时所说的小儿疝气,从医学上讲,主要是指先天性斜疝。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气,只是发病率相对低一些。 由于婴儿腹肌可随身体的生长逐渐强壮,疝气也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因此6个月以下的婴儿可暂不治疗,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疝块突出时,及时将其还纳,防止疝块再次突出,发育中的腹肌还有加强腹壁的机会,使疝气病有自愈的可能。(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此期间,疝气一旦发生嵌顿---疝气包块卡住,无法复位的情况,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复位,并尽快接受治疗。) 随着年龄的增长,疝块会越来越大,如果能及时回纳,问题还不大,但若稍一用力甚至站立时疝块就出现,往往会影响正常生活。还有可能导致嵌顿疝,绞窄疝的发生。当孩子剧烈哭闹或突然用力时,腹内压突然增加,腹腔肠管突出过多,疝囊颈经常受到摩擦,使疝内容物不能还纳,应立即到医院诊治。如果嵌顿过久,会形成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这时再行急症手术,其风险要大得多。 因此,当父母发现孩子患有疝气时,应立即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6个月以下的患儿可暂不处理,但需密切观察;6个月以上的患儿如果疝块逐渐增大,或有嵌顿史者,则应抓紧时间、尽早进行彻底治疗。
2024-10-21 1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