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原则是什么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原则,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原则是怎样的?急性心肌梗死如果不让病人活动,然后找大夫抢救是不是就不会死亡?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陈光敏 主任医师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精神心理科
-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原则主要包括及时诊断、快速开通血管、缓解疼痛、防治并发症、保护心脏功能等。 1.及时诊断:通过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迅速明确诊断。 2.快速开通血管:如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溶栓治疗,尽快恢复心肌供血。 3.缓解疼痛:使用吗啡、哌替啶等镇痛药减轻患者痛苦。 4.防治并发症:密切监测,预防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 5.保护心脏功能: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改善心脏重构,保护心功能。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抢救需要争分夺秒,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以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患者及家属应及时呼叫急救,为抢救争取时间。
2025-03-19 20:17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原则问题我为你解答,病情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后,心肌因严重缺血发生凝固性坏死,其病理过程为心肌间质充血、水肿,24小时后伴有炎细胞侵润,3~7日后出现肉芽组织,1~2周肉芽组织开始被纤维化组织代替,3~4周肉芽组织基本纤维化,6~8周形成疤痕愈合。指导意见: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病人一定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在发病早期的一定时间范围内卧床休息对心肌梗死病人的康复有一定益处,休息的时间一般来说需4~8周,但依据梗死面积的大小的不同,心脏的状态的不同,应不同对待。因为安静休息时,基础代谢降低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卧床休息心脏负荷减少,促进心肌供氧和耗氧达到平衡,可避免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安静时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可防止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此外也可减少和避免由于不适当体力活动而诱发的室壁瘤的发生,甚至心脏破裂。但卧床休息也并非在床上丝毫不动,在病后2周左右,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在床上活动,以后过渡到床下活动。我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原则的解答如上,祝健康
2016-01-20 02:27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原则,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原则是怎样这个没有确切的答案。不让病人活动的意思是避免因为活动加重心脏的需血量,减轻心梗后心肌进一步加重,抢救时间很关键,有口号是“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尽量挽救濒危的心肌,就不会死亡,现在介入技术很先进了,可以放支架和搭桥手术治疗,能减少病人死亡,但相对来说心梗的死亡率很高的,在一些地区还是无法开展手术或经济原因负担不起的。
2016-01-20 00:09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你好!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原则,(1)进行心电监护;及时发现致命的心律失常,(2)解除疼痛;用吗啡或杜冷丁肌注,4~6小时可重复一次。烦躁不安者用杜冷丁和非那根肌注或静注。(3)再灌注心肌;调整血容量。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前3天缓慢补液,注意出入平衡。(4)消除心律失常。利多卡因预防性用于易产生室颤、发病6小时内的初发年轻患者;一旦发现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立即用利多卡因静注,(5)控制休克;(6)治疗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原则这个问题,建议去正规医院检查就诊,祝你健康!
2016-01-19 0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