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洪江 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骨三科(脊柱骨科)
-
36 岁女性经常脚痛,可能是由于外伤、关节炎、神经病变、痛风、足底筋膜炎等原因造成的。 1.外伤:脚部受到撞击、扭伤等外力伤害,可能导致肌肉、韧带或骨骼损伤,引起疼痛。治疗通常包括休息、冷敷、包扎和抬高受伤部位。药物方面,可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活血止痛胶囊等。 2.关节炎: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炎症会侵蚀关节组织,引发疼痛。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以及物理治疗。 3.神经病变: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等,会导致脚部感觉异常和疼痛。需控制基础病,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 B1 片等。 4.痛风:体内尿酸代谢异常,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处,可导致脚部关节剧痛。治疗以降尿酸为主,药物有别嘌醇片、苯溴马隆片等。 5.足底筋膜炎: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足底筋膜过度拉伸,产生无菌性炎症。可通过热敷、按摩缓解,也可服用塞来昔布胶囊等。 总之,引起脚痛的原因较多,如果脚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查明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03-16 20:03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人的脚和全身其他器官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脚痛,便是退行性变化的一种表现.尤其是年老体弱的人,平时走路较少,脚底板的皮肤肌肉变软,再加上皮下脂肪变薄,走路时地面挨着脚部的骨头,更是硌得疼痛.下面几种脚病更容易引起脚痛,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一,跖底痛: 多见于身体虚弱久病卧床的老年人.有扁平足的老年人也常发生.引起这种病的原因是身体过度虚弱或长期卧床,维持脚弓的韧带逐渐松弛,致使无力维持脚弓的形状,使脚部的跖骨下陷,脚底板的肌肉出现疲劳.防治的方法是经常将五指并拢屈曲,以五指尖和脚后跟着地走路坚持锻炼下去,使脚弓早日形成便可减轻.也可在鞋底的中间钉上一块1厘米高,2厘米长,3厘米宽的硬橡皮垫.走路时脚心卡在硬橡皮垫上,使身体的重量不完全落在跖骨上,即可减轻跖底痛. 二,趾外翻: 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主要表现为行走或站立时,脚趾疼痛,拇指端明显向小指倾斜,趾跖关节肿胀,局部皮肤增厚,这种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防治的方法是穿松紧合适的鞋,夜间睡觉时可用特制的小夹板固定拇指,尽量使外翻的拇指回到中立位,病情严重时需用手术治疗. 三,腱膜炎: 老年人的跖腱膜弹性较差,功能降低,如果剧烈跑跳,长时间走路以及受到寒冷潮湿的刺激,容易发生炎症.防治的方法是老年人不要剧烈跑跳,多用热水洗脚,平时尽量踮着脚尖走路,病情严重的请医生用强地松龙配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四,跟腱周围炎: 跟腱及其周围的组织,因外伤,过度摩擦或长期劳损易发生无菌性炎症,尤其是穿着又小又硬的皮鞋,鞋后跟反复摩擦跟腱时,更容易发病.防治的方法是换上宽大的软帮布鞋,少走路,多用热水烫脚后跟,休息几天便能治好. 五,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多数人因为脚后跟长骨刺,引起滑囊无菌性炎症造成的疼痛.长了骨刺并不一定开刀才能治好脚痛,只要防止骨刺周围的滑囊发炎便能防治脚痛.常用的方法是经常用热水烫脚,少做剧烈的跑跳活动,也可用理疗,针灸,按摩的方法治疗.疼痛严重的,请医生往脚后跟注射普鲁卡因和强地松龙混悬液,每周一次,一般三四次即可治好.
2016-01-14 04:48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可能是痛风或有风湿性疾病,建议到医院全面化验检查看看
2016-01-14 02:53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