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杜宝新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脑病一科
-
结节性硬化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由基因突变引起。目前虽难以完全治愈,但通过综合治疗可控制病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治疗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早发现早治疗对改善预后很重要。 1. 疾病原理:结节性硬化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生长和分化异常,形成良性肿瘤样结节,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 2. 症状表现:常见的有癫痫发作、皮肤损害(如色素脱失斑、面部血管纤维瘤等)、智力障碍、肾脏病变等。 3. 诊断方法:通过基因检测、脑电图、影像学检查(如头颅 CT、MRI 等)来明确诊断。 4.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抗癫痫药(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mTOR 抑制剂(如依维莫司)等。但药物使用需遵医嘱。 5.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难以控制的癫痫发作、颅内巨大肿瘤等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6. 康复治疗:包括语言训练、认知训练、运动康复等,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 虽然结节性硬化的治疗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家长不要灰心,应积极配合医生,为孩子提供全面的治疗和关爱,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2025-03-13 23:3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结节性硬化病为免疫系统疾病,治疗主要激素治疗,年纪较小可能治愈。注意休息,加强护理,行免疫系统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主要激素治疗,但激素副作用较大,年纪较小可能治愈。
2016-01-14 06:30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结节性硬化症是以惊厥,智力低下,皮脂腺瘤及视网膜瘤为主要特点的神经皮肤综合征.约60%的病儿智力低于正常小儿,智力低下程度可轻可重,随年龄增长而表现逐渐明显.病儿还可出现精神改变,如出现无理由的行为,违拗等.本病临床表现中以惊厥,皮脂腺瘤为突出症状.惊厥多在2岁以内起病,常为婴儿痉挛症发作,肌阵挛发作或无力型发作,随年龄增长发作形式逐渐转变成局限性发作或大发作.有时惊厥发作可自然停止一段时间,但不久又发作,抗癫痫药物较难控制.皮脂腺瘤多在2~6岁病儿出现,逐渐增多,青春期明显.皮脂腺瘤在鼻周围最多,向四周扩散,呈红褐色或与皮肤色泽一致,从针尖大小到豌豆大小,不疼.多数病儿在婴儿期皮肤还可见到色素脱失斑,呈卵圆形或梭形,多见于腹部,背部及下肢.不少病儿还有视网膜病变,有的病儿可在肝,脾,肾,脑,心或肺部发现肿瘤.当病儿出现惊厥,皮脂腺瘤,智力低下和内脏改变等典型表现时,可诊断为本病.但在婴儿期仅出现反复惊厥也应怀疑本病,进行CT检查可发现脑室周围及皮层有密度增高影,此种改变出现较早.本病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用抗癫痫药物控制抽搐发作.对顽固难控制的病儿,如诊断有局限性病灶,可考虑外科手术切除病
2016-01-13 20:41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结节性硬化症? 结节性硬化病(tuberous sclerosis)又称Bourneville病、Pringle病、Bourneville-Pringle母斑症、结节性脑硬化综合征、弥散性皮脂腺腺瘤、中枢性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面部有蝴蝶血管痣、轻度痴呆和癫痫发作。无特效治疗。它有皮肤损害、智力缺陷、癫痫等三大特征。此病在许多器官中都有变化,属于错构瘤样增生。发病率为l/10万,患病率为5/10万,男女之比约2:1。国内迄今已有多起报道,共四百余例,发病多在7岁前,作者50年代所见3例,有2例也在7岁前以癫痫发作起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