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成喜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
太阳腑证是中医六经辨证中的一种证型,包括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治疗方法多样,疗程长短因病情和个体差异而异。 1.太阳腑证原理:太阳经证不解,病邪随经入腑所致。太阳蓄水证是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太阳蓄血证是邪热与瘀血互结于下焦。 2.太阳蓄水证表现:发热、口渴、小便不利、少腹满等。 3.太阳蓄水证治疗:以通阳化气利水为主,常用方剂如五苓散,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等。 4.太阳蓄血证表现:少腹急结或硬满,神志如狂或发狂,小便自利等。 5.太阳蓄血证治疗:以活血化瘀、泻热通腑为主,常用方剂如桃核承气汤,药物有桃仁、大黄等。 太阳腑证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证型辨证论治,患者应及时就医,在专业中医指导下进行治疗,以促进康复。
2025-03-11 15:2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你好!你现在什么症状?请把情况说清楚点!我们好进行治疗!而且太阳证还是有分很多种的!
2016-01-12 06:58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亦称太阳腑证。膀胱为太阳之腑,太阳经邪热不解,内传膀胱则致太阳腑病。有蓄水与蓄血两类病变。太阳证邪热随经入腑,热与水结,膀胱气化失职,证见口渴,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水入即吐,为膀胱蓄水证;太阳邪热与瘀血结于下腹部位,其人如狂或发狂,小腹硬满,脉沉涩或沉结,为膀胱蓄血证。可考虑使用五苓散来治疗。
2016-01-12 05:44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