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骞康 主治医师
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
三级
神经内科
-
多发性硬化伴发的葡萄膜炎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疾病,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睫状肌麻痹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1.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但长期使用可能有副作用。 2. 免疫抑制剂:像环孢素、甲氨蝶呤等,可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症。 3. 生物制剂:例如利妥昔单抗,对部分患者效果显著,但价格相对较高。 4. 睫状肌麻痹剂:比如阿托品,能缓解睫状肌痉挛,减轻疼痛。 5. 非甾体类抗炎药:像双氯芬酸钠,可减轻炎症和疼痛。 总之,多发性硬化伴发的葡萄膜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不可自行用药。
2025-03-05 15:30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有关此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一些药物虽然可使患者的病情暂时得以缓解,但尚无药物能使疾病完全治愈。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此病的一种常用药物,硫唑嘌呤、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甲氨蝶呤、环孢素等可用于严重的复发性或慢性进展性疾病,此外尚有人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方法治疗多发性硬化。 此病所致的视神经炎可用泼尼松口服治疗,也有人建议用静脉注射大剂量的甲泼尼龙治疗,认为可以减少视神经炎的复发,并能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的恶化。 对于此病所致的中间葡萄膜炎,一般认为与特发性中间葡萄膜炎的治疗相同。通常首选糖皮质激素口服,初始剂量为1~1.2mg/(kg?d),10天~2周后根据患者的反应逐渐减量;对于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可选用苯丁酸氮芥,初始剂量为0.1mg/(kg?d),4~6个月后逐渐减量;对于出现睫状体平坦部、周边眼底的雪堤样改变经上述治疗无效者,可考虑给予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经过上述治疗仍不能控制者,可考虑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对于有眼前段受累者,应给予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消炎药和睫状肌麻痹剂滴眼剂点眼治疗。
2016-01-06 04:32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