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碳氧血红蛋白是一种与一氧化碳中毒密切相关的物质。了解其形成机制、检测方法、危害程度、治疗措施以及预防要点等非常重要。 1.形成机制: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导致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 2.检测方法:通过血液检测可明确碳氧血红蛋白的浓度。 3.危害程度:浓度越高,对身体造成的损害越大,如头晕、恶心,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4.治疗措施:及时吸氧,严重时可能需要高压氧治疗。 5.预防要点:避免处于一氧化碳浓度高的环境,如注意燃气设备的使用安全。 总之,碳氧血红蛋白的危害不容小觑,一旦怀疑有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2025-02-13 20:42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尤肇俊
南京紫金医院
三级
脑复苏专科
-
一氧化碳(CO)为无色气体,有微弱的臭味。CO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窒息性化学毒物,主要表现在它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后,使Hb失去输氧能力。严重CO中毒时,可因组织缺氧而导致死亡。因此,血中COHb浓度的监测在健康监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15-12-20 02:11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碳氧血红蛋白是由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而形成。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00-300倍,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只有氧血红蛋白的1/3600。因此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不仅减少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而且抑制、减慢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和氧的释放。
2015-12-19 21:33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1)碳氧血红蛋白定性试验: ①观察结果须及时,否则樱桃红色逐渐褪去,不易分辨。 ②本试验敏感性较差,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到一定程度时才显阳性。如患者事先已采取通气措施,血中一氧化碳含量下降,试验可阴性。但临床症状、体征仍可能存在。 (2)碳氧血红蛋白双波长定量测定: ①COHb定量测定中,没有标准品,确定公式中F1,F2,F3的值是COHb准确定量的前提,虽然有文献提供F值,但由于各实验室的设备条件不完全一致,如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光波长宽度、波长误差等,因此不宜直接套用文献F值,应依据所使用的分光光度计确定F值。F值确定后,只要仪器条件不改变,可以一直使用,故不会增加常规样品测定的工作量。
2015-12-19 21:26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