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窦性心律不齐,胸闷乏力失眠咋治?
半年前一次感冒后连续有胸闷.乏力.失眠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后是窦性心律不齐,通过吃了一个月医生开的"通心络胶囊"等药物后有了缓解,现在每当劳累或心情激动后就会有胸闷.乏力.心惊等症状,请问怎么彻底治疗,平时应该注意什么,用中药是否有效?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窦性心律不齐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感冒后出现相关症状可能与病毒感染、心脏本身问题、神经调节失衡、生活习惯及心理因素等有关。 1.病毒感染:感冒病毒可能侵袭心肌,影响心脏节律。需注意休息,增强免疫力,必要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 2.心脏本身问题:如心脏结构异常或功能障碍。可能需进一步检查,如心脏彩超,明确情况。 3.神经调节失衡: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导致。可通过调整作息、减轻压力改善,严重时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 4.生活习惯: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吸烟酗酒等。应改善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睡眠,戒烟限酒。 5.心理因素: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心理疏导,必要时使用抗焦虑药物如劳拉西泮。 总之,对于感冒后出现的窦性心律不齐及相关症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明确原因后采取针对性治疗。同时要注意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2025-01-09 01:40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不规则,心动周期显著快慢不均,称为窦性心律不齐.临床上,窦性心律不齐分以下几种类型:(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是窦性心律不齐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儿童、青年及老年人,中年人较少见.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发生机理是由于在呼吸过程中,体内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张力发生变化,使窦房结自律性也因之发生周期性、规律性改变.吸气时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增快,呼气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变慢.心率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停止呼吸时心律转为规整.其心电图特点如下:P波为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其形态恒定.②心率的快慢随呼吸变化而变化,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其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③在同一个导联中,R-R间距或P-P间距差异达0.12秒以上.④P-R间期大于0.12秒.(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较少见,具体原因还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与生气、情绪不稳定、或使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吗啡等)有关.其心电图特点如下:①P波为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其形态较恒定.②P波频率变化与呼吸无关,心率有时突然增快.③在同一导联中,P-P间距或R-R间距差异达0.12秒以上.④P-R间期大于0.12秒.(3)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激动的发生点在窦房结内移动,因此,心电图上的P波形态、大小与方向逐渐发生变化,其心电图特点如下:①P波是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②P波形态、大小变化不一致.③P-R间期发生长短变化,但都已超过0.12秒.(4)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是由于心室收缩排血异常致窦房结血液供应不均匀,从而造成窦房结的自律性发生改变.(5)异位心律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异位激动,尤其是发自心房的异位激动,有时可使窦房结的激动提早发生,继之窦房结受抑制,因而发生一过性异位激动所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血小板计数的参考范围为100×109~300×109/升.血小板数量可有生理性变动并受食物成分的影响,正常人一天内的变动可相差6%~10%,冬季要比其他季节偏高;运动可促使血小板数量增多,所以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相对高一些,高山居民血小板数量偏多;女性月经时减少,月经后逐渐增多;采静脉血比采毛细血管血血小板数量要多10%左右.血小板增多的原因:一、骨髓增生性疾病: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骨髓纤维化4、慢粒白血病2、反应性增多:1、感染2、急性溶血3、恶性肿瘤等等.治疗方法:窦性心律不齐本身一般不必治疗.活动后心率增快则消失.专家提示窦性心律不齐常见于年轻人,通常不必治疗,活动后心率增快则消失.对有症状者使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主要是消除病因,症状明显者可加用普萘洛尔(心得安)10毫克/次或选用地西泮(安定)2.5-5毫克/次等镇静药物.
2015-12-08 09:23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