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低血压的治疗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改善、药物治疗、病因治疗及中医调理等。 1.生活方式调整: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度增加运动量,如散步、慢跑等,以增强心肺功能。 2.饮食改善:增加钠盐和水分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蛋类、新鲜蔬果等。 3.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米多君、氟氢可的松、奥曲肽等药物,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 4.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导致低血压的原发疾病,如贫血时纠正贫血,心脏疾病时改善心功能。 5.中医调理:通过中药调理气血,或进行针灸等中医疗法。 总之,低血压的治疗需要综合施策,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进行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在正规医院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2024-12-13 06:10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低血压大多和体质或是供血不足的问题有关,象你这种情况可以自己先用生脉饮调理,看看效果。平时注意可以适当多吃些咸一点的食品,因为盐能使血压上升。桂圆、莲子、大枣、桑椹等,具有健神补脑的效果,可以多吃点。
2015-12-05 19:01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您好,血压低一般是由于气血虚弱,贫血及个人体质引起的,建议可以使用药物治疗,可选用米多君、利他林等。同时,适当增加食盐用量,多饮水,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后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可提高血压。增加营养,吃些有利于调节血压的滋补品,如人参、黄芪、生脉饮等。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调节功能。
2015-12-05 19:0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低血压主要是由于心功能降低所导致的,及时的调理,还是很好恢复的。平时可以自己多吃点脑、肝、蛋、奶油、猪骨等食品,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也是可以减轻低血压的症状。如果情况严重,你可以自己买点利他林、麻黄素之类的升压药物服用,坚持用段时间,应该就可以恢复了。
2015-12-05 06:40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崔立静 医师
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光明医院
一级
内科
-
是否低血压,需要复查血压,很多是误诊,是否有症状?如头晕等,还需排除其他因素.所谓低血压,是指动脉血压的收缩压(俗称高压)低于90毫米汞柱,舒张压(俗称低压)低于60毫米汞柱. 成人正常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老年人低于100/70毫米汞柱,也称为低血压.低血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平时我们讨论的低血压多为慢性低血压,即血压长期偏低,并伴有头晕、头昏、乏力、易疲劳等症状.据统计,低血压发病率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达10%.慢性低血压分类1、体质性低血压 一般认为这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无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人,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备、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症状更为明显.2、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是患者从卧位改变到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时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并伴有明显症状,如: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知功能障碍、心悸、颈脊部疼痛等.多种疾病可用起直立性低血压,如多系统萎缩、糖尿病、帕金森氏综合症,或其他情况如: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的老年人.3、继发性低血压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如脊髓空洞症,风湿性心脏病,降压药,抗抑郁药,慢性营养不良和血液透析等.4、餐后低血压餐后发生的低血压.5、排尿性低血压排尿中或排尿后突然晕倒,神志不清,发作后2-3分钟恢复正常.多因夜间膀胱满后突然排空使腹腔压力骤减,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所致.6、药物性低血压老年因病服用降压药如甲基多巴,胍乙啶、优降宁、安定类、氯丙秦嗪、奋乃静,双氢克尿噻、速尿、抗心绞痛药如消心痛、硝酸甘油等也可引起低血压.医学上低血压又分为生理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两大类 生理性低血压者除动脉血压低于上述值外,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生理性低血压状态常见于年轻妇女,尤其是体型瘦长者,而经常从事较大运动量的运动和重体体力劳动者也不少见.其低血压的产生常与迷走神经紧张性较高有关. 病理性低血压(低血压病)除动脉血压低于正常外,常伴有全身乏力、头晕、易疲倦、出汗、心悸等症状,当长时间站立或者由卧位(或坐位、蹲位)转为立位时,上述症状更为明显,甚至昏倒.低血压病又分为急性低血压和慢性低血压,急性低血压多见于各种休克和急性心血管障碍.慢性低血压可有遗传倾向,也可继发于某些神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营养不良、内分泌功能紊乱、传染性疾病恢复期以及使用某些降压药时,常伴有相应的不适和检查异常.治疗主要是区分原因,治疗原发疾病.
2015-12-05 00:32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