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流虚汗、全身乏力、懒动、说话没底气是气虚吗?用啥药?
我平时动不动都流虚汗而且全身乏力,懒动,说话没底气感觉自己很虚弱,请问一下这是不是气虚的表现啊,该用什么药呢?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经常流虚汗、全身乏力、懒动、说话没底气可能是气虚的表现。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较多,如久病伤气、劳累过度、饮食不节、先天不足、年老体弱等。治疗时可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等方法改善。 1.久病伤气:长期患病会损耗人体正气,导致气虚。此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并注意调养。 2.劳累过度:过度劳累使身体机能下降,耗气伤津。需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3.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饮食不均衡,脾胃受损,影响气的生成。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先天不足:有些人天生体质较弱,气的生成不足。可通过后天调养改善。 5.年老体弱:随着年龄增长,脏腑功能衰退,气也会逐渐亏虚。 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先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中益气丸、玉屏风散、归脾丸等药物。但用药需遵医嘱,不可自行用药。
2024-12-11 22:56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人体虚弱分阴虚,阳虚,气虚和血虚.阴虚常伴随血虚,阳虚多伴随气虚.这些虚症有时单独存在,有时则是同时存在,如阴阳两虚或气血两虚等.阴虚和血虚需用养阴补血的方药治疗,阳虚和气虚则需用补气补阳的方法治疗,补气的方法和药物很多,用什么样的方药还应该根据中医的辨证进行选择.中医认为,气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人体各种机能活动,无不是气的作用结果.气的生成与分布主要与肺,脾,肾三脏有关,而脾与肺的关系尤为重要,故补气主要是补脾和肺二脏.气虚一般常见于虚弱症,肺气肿(虚)内脏下垂,植物神经经功能紊乱等临床表现.根据中医的辨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中气不足:包括慢性肠炎,慢性痢疾,胃肠功能紊乱,脱肛,子宫脱垂,内脏下垂等,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肺气虚: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等症.治疗时可选用补肺汤加减. 肾不纳气:包括肺气肿及久病体虚引起的诸证,如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引起的浮肿,虚胖,某些慢性病引起的形体消瘦,懒言无力,肢冷多汗等,可用金匮肾气汤加减. 卫气不固:表现为自汗,怕风,易感冒等症,可用玉屏风散加减治疗,对于其它一些脏腑所表现的气虚证,应根据辨证选用适当的补气方药进行治疗.祝你早日康复身体健康
2015-11-27 10:18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气虚: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意见建议: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2015-11-27 03:54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气虚[deficiencyofvitalenergy],泛指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而耗损(“劳则气耗”),或久病不复,或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化不足等所致气虚的食疗 对于气虚者的饮食宜忌,应兼顾到五脏之虚的宜忌原则.凡气虚之人,宜吃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忌吃破气耗气之物,忌吃生冷性凉食品,忌吃油腻厚味,辛辣食物粳米 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早在《别录》中即有主益气的记载,唐代食医孟诜亦云:粳米温中,益气.清·王孟英还把粳米粥誉之为贫人之参汤,他说: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气虚者宜常食之. 牛肉 性平,味甘,有益气血,补脾胃,强筋骨的作用.名医《别录》中说:牛肉安中益气,养脾胃.《韩氏医通》还说: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足见牛肉补气之力,尤为显著,故气虚者宜常食之.
2015-11-26 20:37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气虚[deficiencyofvitalenergy],泛指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而耗损(“劳则气耗”),或久病不复,或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化不足等所致. 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充斥机体表里上下.?分布于五脏则称为五脏气,五脏气虚互为因果,之所以认为脾气是五脏气的枢纽,是因为脾为后天之本,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后天之本的重要性:“盖婴儿既生,一日不再食则饥,七日不食,则胃肠涸绝尔,经云安谷则昌,绝谷则亡.”脾含五脏之气,脾气虚则诸脏之气无源亦应之而虚,故在治疗五脏气虚病变时当紧抓脾气虚这一中心环节,则治五脏气虚有规可循.当然,在治疗过程中应辩证地对待脾之枢纽作用.对于气虚者的饮食宜忌,应兼顾到五脏之虚的宜忌原则.凡气虚之人,宜吃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忌吃破气耗气之物,忌吃生冷性凉食品,忌吃油腻厚味,辛辣食物
2015-11-26 18:13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