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胡瑛 主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血管内科
-
治疗高血压可能存在低血压、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干咳、水肿等风险。 1. 低血压:降压药物过量或患者对药物过于敏感,可导致血压降得过低,引起头晕、乏力、黑矇甚至晕厥等症状。 2. 电解质紊乱:某些利尿类降压药,可能会影响体内电解质平衡,如导致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出现乏力、腹胀、心律失常等表现。 3. 肝肾功能损害:部分降压药物需经过肝肾代谢,长期服用可能增加肝肾负担,造成肝肾功能损害。 4. 干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可能会引起干咳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5. 水肿: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可能导致外周水肿,常见于脚踝部位。 治疗高血压时,这些风险虽不一定都会出现,但需密切关注。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遵医嘱合理用药,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5-04-14 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