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科
-
肌萎缩肌无力的产生可能由神经源性、肌源性、遗传、免疫和代谢等因素引起,包括神经炎、肌营养不良、先天性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糖尿病性肌病等。身体不适时,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意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切莫自行开处方。
2020-03-16 14:20
1.神经源性:神经损伤会影响肌肉功能,如常见的神经炎,多由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可引起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
2.肌源性:肌肉本身的病变,像肌营养不良,这是一组遗传性肌肉变性疾病,会导致肌肉逐渐萎缩、无力。
3.遗传因素: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多在婴幼儿期发病,进展较快,严重影响肌肉功能。
4.免疫因素:重症肌无力是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导致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极易疲劳。
5.代谢因素:糖尿病性肌病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代谢紊乱影响肌肉,患者常伴有血糖控制不佳。
总之,肌萎缩肌无力病因复杂。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采取针对性治疗,如使用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改善代谢药物依帕司他等,同时注意饮食均衡,加强康复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