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晓岚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
宝宝打防疫针后打针处有硬块,可能由药液吸收不良、局部炎症、过敏反应、注射手法、个体差异等因素导致。身体感到不适时,务必及时就诊,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诊治,不要自己擅自用药。
2019-09-06 15:32
1.药液吸收不良:防疫针药液未能充分被组织吸收,积聚在局部形成硬块。可采用热敷的方法,用温热的毛巾敷在硬块处,每次 15 - 20 分钟,每天 3 - 4 次,以促进药液吸收。
2.局部炎症:打针部位发生轻微炎症,引发组织肿胀形成硬块。要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必要时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消炎药膏。
3.过敏反应:宝宝对防疫针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可能导致局部出现硬块。需密切观察硬块变化及宝宝的整体状态,如出现呼吸急促、皮疹增多等严重情况,应立即就医。
4.注射手法:注射时针头的进针角度或深度不合适,影响药液在组织中的扩散,可能形成硬块。这种情况通常可随着时间自行缓解。
5.个体差异:每个宝宝的身体代谢和组织修复能力不同。在此期间,要加强护理,比如避免摩擦硬块部位。
多数情况下,经过上述适当处理,硬块会逐渐消失。但如果硬块长时间不消退,或者出现红肿、疼痛加剧、发热等异常,应及时带宝宝前往正规医院儿科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