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乳糖不耐受的发生,主要与遗传、疾病、发育、肠道损伤及年龄等因素有关,治疗方式多样。行用药存在隐患,身体出现不适时,请务必咨询医生,科学治疗。
2018-08-27 21:36
1.遗传:部分人先天乳糖酶基因表达不足,导致乳糖酶缺乏。
2.疾病:如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等可损伤肠黏膜,影响乳糖酶活性。
3.发育:婴幼儿肠道发育未完善,乳糖酶活性相对较低。
4.肠道损伤:腹部手术或其他肠道损伤可能影响乳糖酶分泌。
5.年龄:随着年龄增长,乳糖酶活性逐渐下降。
治疗方法:
1.急性期治疗:停止摄入含乳糖食物,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一般治疗:避免空腹饮奶,少量多次饮奶。
3.药物治疗:可使用乳糖酶制剂,如儿歌6000乳糖酶、爱宝乳糖酶等;也可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调节肠道菌群;还可选用无乳糖配方奶粉。
乳糖不耐受虽给生活带来一定不便,但通过合理治疗和饮食调整,多可有效控制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