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谢芳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患者的大便颜色和性状会发生改变,通常表现为黏液脓血便、水样便、黄色稀便等。其发病机制、症状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及预防措施如下。面对身体不适,切勿拖延,应立即就医并遵循医嘱,安全有效地恢复健康。
2018-07-23 12:31
1.发病机制:痢疾杆菌侵入肠道后,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破坏肠黏膜,引起炎症和溃疡,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2.症状表现:除了大便颜色和性状改变,还常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
3.诊断方法:通过粪便常规、细菌培养、血常规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4.治疗手段:一般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如喹诺酮类的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磺胺类的磺胺嘧啶等。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5.预防措施: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勤洗手,加强环境卫生和粪便管理。
总之,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注意预防,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
追问是开放提问,不一定是原来医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