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松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科
-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术前评估、手术操作、术后护理等环节。身体健康为重,一旦感到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诊断用药带来的风险。
2018-08-12 10:07
1.术前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如心脏超声、心电图等,以确定缺损大小和位置,评估患者身体状况能否耐受手术。
2.选择合适器械: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如镍钛合金封堵器等。
3.手术操作:在局部麻醉下,通过股静脉穿刺将导管送入心脏,释放封堵器封堵缺损部位。
4.术中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心脏功能。
5.术后护理:患者需卧床休息,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遵医嘱用药预防感染。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但仍需严格遵循医疗规范,患者应在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是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发育不全,遗留缺损造成血流可相通的先天性畸形。房间隔缺损的发病率约为0.07%,占先天性心脏病的6%~10%,其中男女比例约为1:2~3。继发孔型ASD是ASD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的80%~90%(国内的资料约达94%)。房间隔缺损分为原发孔缺损和继发孔缺损。原发孔缺损位于心房间隔下部,下缘缺乏心房间隔组织,由心室间隔的上部和三尖瓣与二尖瓣组成;常伴二尖瓣前瓣叶的裂缺,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少数有三尖瓣隔瓣叶的裂缺。继发孔缺损系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房间隔吸收过多,或继发性房间隔发育障碍,导致左右心房问隔存在通道所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