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手腕骨折后的功能恢复锻炼十分重要,包括屈伸练习、旋转练习、力量训练、灵活性训练、抗阻训练等。 1.屈伸练习:缓慢地进行手腕的屈伸动作,每次尽量达到最大活动范围,重复多次。 2.旋转练习: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手腕,增强手腕的旋转能力。 3.力量训练:可使用握力器等工具,逐渐增加手部的握力。 4.灵活性训练:通过捡豆子、系扣子等日常活动来提高手腕的灵活性。 5.抗阻训练:借助哑铃等器材,增加手腕的肌肉力量和耐力。 手腕骨折后的功能恢复锻炼需要耐心和坚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如果在锻炼过程中出现疼痛、肿胀等不适,应及时停止并咨询医生。
2024-10-21 19:24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陈卓铭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康复科
-
手腕骨折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受伤者中以老年人居多,大部分患者是因为跌倒后手掌着地所致。骨折多发生在桡骨远端近关节2cm处,临床上称为柯力氏骨折。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腕关节将遗有关节畸形、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以及关节疼痛等症状,常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诊治时必须做到正确的复位、良好的固定。 1>功能锻炼早期: 伤后1-2周内,伤肢肿胀、疼痛,骨折断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此期功能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消除肿胀和稳定骨折。功能训练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做等长收缩。即在关节不动的基础上,患肢肌肉做有节律的静力收缩和放松。既我们常说的用力绷紧和放松,来预防肌肉的萎缩或粘连。 2>功能锻炼的中期: 伤后2周至骨折的临床愈合。伤肢肿胀逐渐消失,疼痛缓解,骨折断端出现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处稳定。此期除继续进行伤肢的肌肉收缩训练外,可在医护人员和健肢的帮助指导下,逐渐恢复骨折的近端,远端未固定的关节的功能活动和骨折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增加主动的关节屈伸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减少功能障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起床进行全身活动。同时,应配合理疗方法达到消肿、止痛,促进骨痂形成的目的。 3>功能锻炼的后期: 也就是达到临床愈合或已经去除外固定,骨性骨痂已形成,X线检查已显影,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撑力。但多数存在邻近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肌肉功能萎缩等功能障碍。因此,此期康复的目的是恢复受累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的力量,使肢体功能恢复。训练的主要形式是:加强伤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使各关节功能迅速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和正常力量,注意全身功能训练的协调性以及步态训练。同时结合训练目的和病情变化配合理疗方法。同时也可以配合中医外敷健骨复位贴,可以起到复位恢复过程中促进愈合和消肿止痛的作用,有效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2024-10-21 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