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婴儿脐疝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疾病,多因脐部腹壁组织发育薄弱所致。治疗方法包括观察等待、局部压迫、胶布粘贴、手术治疗等。 1. 观察等待:对于直径较小、突出不明显的脐疝,尤其是未满 2 岁的婴儿,通常有自愈的可能,可先观察,避免婴儿过度哭闹。 2. 局部压迫:使用硬币或纱布包裹后压在脐疝部位,用绷带或脐疝带固定,但要注意松紧适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3. 胶布粘贴:用医用胶布粘贴脐疝两侧的皮肤,使其向中间靠拢,有助于疝环的闭合。 4. 手术治疗:如果脐疝直径较大(超过 2 厘米)、2 岁后仍未自愈,或出现嵌顿等紧急情况,应考虑手术。手术方式包括单纯缝合修补、疝囊高位结扎等。 5. 日常生活护理:注意保持婴儿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总之,婴儿脐疝的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儿脐疝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4-10-22 17:17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医生建议:脐疝可能是胎儿的腹部比较薄,或者婴儿长期的咳嗽引起的,建议用硬币和比较宽的带子稍加压包扎。追问:严重吗,脐疝带可以用吗医生回答:可以用脐疝带,结束对话后有评价链接,请帮助我评价一下,谢谢
2024-10-22 17:17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肚脐眼”突出,医学上称为“脐疝”,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缺陷.婴儿出生后,脐部是一个先天性薄弱点,凡是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原因都能使脐疝外突,例如咳嗽,打喷嚏,哭闹等.小儿安静或平卧时,突出的肠子返回腹腔,肿块消失.随着年龄的增长,腹肌发育,疝孔逐渐缩小,最后闭合,脐疝消失.一般在1~2岁以上,小脐疝(直径在2厘米以下者),可请小儿外科采用保守疗法,用胶布粘贴,每1~2周更换一次.此法的缺点是胶布容易刺激皮肤,应仔细观察贴胶布处有无皮炎,绝不可在家自行乱贴.若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脐疝孔较大,则应去医院手术治疗,其效果甚好.
2024-10-23 07:14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脐疝? 发生于脐部的腹外疝统称为脐疝(umbilal hemia),女性多于男性,成人中以肥胖者居多;新生儿比成年人多。婴儿脐疝多为易复性疝,常干哭闹、咳嗽、排便或排尿困难时于脐部出现圆形肿块,安静、平卧时可消失,很少发生嵌顿,用手指可清楚地扪及脐环的边缘,并有咳嗽冲击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