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溶血症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的一种疾病。其发生原因多样,如母婴血型不合、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化学毒物损伤、遗传因素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输血治疗、光照治疗等。 1.母婴血型不合:母亲和胎儿血型不相容,常见于母亲 O 型血,胎儿 A 型或 B 型血。可通过孕期监测和产后及时干预治疗。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体产生抗体破坏自身红细胞。治疗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3.感染:某些病毒、细菌感染可引发溶血症,需抗感染治疗,如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 4.化学毒物损伤:如砷、铅等中毒,损伤红细胞,需脱离毒物环境,使用解毒剂。 5.遗传因素:如地中海贫血,可根据病情轻重选择输血、祛铁治疗等。 总之,溶血症的病因复杂,治疗方法也因病因和病情不同而异。一旦怀疑有溶血症,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采取针对性治疗。
2024-10-13 13:0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溶血.通常情况下发病率不是很高.需要在胎儿出生前进行检查.
2024-10-13 2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