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 5 岁以下儿童。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等。治疗时需注意隔离、观察病情、加强护理等。 1. 一般治疗:患儿应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 对症治疗:发热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口腔疼痛可使用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 3. 抗病毒治疗:可选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但需严格遵医嘱。 4. 防治并发症:若出现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需进行相应的治疗,如使用营养心肌的药物、脱水降颅压等。 5. 中医治疗:部分中药方剂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总之,手足口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具体情况,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治疗,促进患儿康复。
2024-10-21 13:14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目前手足口病没有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缓解:1、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2、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3、口腔因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4、局部可以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头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5、可以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2等。6、若伴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该病一般1~2周可以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它也不是终身免疫,即以后还可以感染发病。在预防方面,应注意在夏季此病流行时,尽可能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平日教育小儿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若此病在托儿所或幼儿园内流行时,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儿童隔离,将玩具用消毒液消毒护理: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3、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防止疱疹继发感染。4、给予温流食,减轻口腔刺激。5、口腔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饭后漱口;6、局部可以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7、可以口服一些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2等;8、若小儿发热,也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2024-10-21 13:14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手足口病简介: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临床特征: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2024-10-21 13:14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 5 岁以下儿童。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等。治疗时需注意隔离、观察病情、加强护理等。 1. 一般治疗:患儿应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 对症治疗:发热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口腔疼痛可使用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 3. 抗病毒治疗:可选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但需严格遵医嘱。 4. 防治并发症:若出现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需进行相应的治疗,如使用营养心肌的药物、脱水降颅压等。 5. 中医治疗:部分中药方剂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总之,手足口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具体情况,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治疗,促进患儿康复。
2024-10-21 16:50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三)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重者隔离 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预防手足口病处方: 1.黄芪15克,生薏仁10克,绿豆10克,先煮黄芪取其液,然后加入生薏仁,绿豆,煮粥食用. 2.中药药枕:藿香,艾叶,白菊花各60克.将各味药洁净处理,去除杂质,制成药枕使用. 3.中药漱口法:金银花10克,荷叶5克.加水煎药汁漱口. 4.金银花12克,白菊花6克,板蓝根9克,竹叶6克.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平时健康的儿童. 5.黄芪12克,防风6克,炒白术6克,蚤休6克.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体弱易感者. 6.中药饮片煎煮熏蒸法:藿香10克,艾叶10克,佩兰10克.每30平方米面积场所内,将上述中药加水1000毫升在敞开器皿中煎煮熏蒸30分钟[2].
2024-10-21 2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