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胆红素和间胆稍高如何用药
我是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请问我的胆红素和间胆比正常高一点,请问需要吃什么药吗?总蛋白是64.9,参考值是60.0-80.0,白蛋白是43.7,参考值是35.0-55.0,球蛋白是21.2,参考值是25-45.白球比例是2.1,参考值是1.2-2.5,谷丙转氨酶是34,谷草转氨酶是30.参考值是10-40.总胆红素是26.9,参考值是3.4-17.1,间接胆红素是23.5,参考值是0-10.直接胆红素是3.4,参考值是0-6.8.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节为主的脑部变性疾病。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稍高,可能与疾病本身或其他因素有关。治疗需综合考虑,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等。常见的治疗药物有青霉胺、二巯丁二酸胶囊、锌剂等。 1. 饮食调整:减少含铜高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坚果等。 2. 药物治疗: 青霉胺:能促进铜离子排出,使用时需注意过敏等不良反应。 二巯丁二酸胶囊:也是排铜的常用药物。 锌剂:如硫酸锌,可阻止肠道对铜的吸收。 护肝药物:若肝功能有一定损伤,可使用护肝片等。 利胆药物:如熊去氧胆酸胶囊,有助于胆红素代谢。 3. 定期复查:监测肝功能、铜代谢指标等,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4.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 5.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总之,对于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稍高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综合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2024-12-18 04:28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丽 主任医师
郑州市中心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
患有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应该注意低铜饮食,每日食物中含铜量不应>1mg,不宜进食动物内脏、鱼虾海鲜和坚果等含铜量高的食物。一般可用二巯基丙醇积极治疗的。
2012-07-27 23:10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宏杰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肿瘤外科
-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节为主的脑部变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椎体外系症状、肝硬化、精神症状、肾功能损害及角膜色素环k-f环。
2012-07-09 12:33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建议吃些肌苷和肌苷酸钠,三磷酸腺苷(ATP),辅酶A(CoA),细胞色素C(静脉滴注前须作皮肤试验).葡萄糖醛酸内酯(肝提取物,肝精,肝浸膏(liver extracts):一种目前许多国家尚在应用的传统药物,有不同的商品名称.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叶酸,烟酸,维生素B2,肝细胞刺激因子,嘌呤核苷和各种氨基酸,主要作为血液病用药,在实验性肝损害中已证明具有修复作用.曾进行大组对照临床试验,认为对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确有效果.
2012-03-21 09:08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建议查胃镜,看有否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如有可以切脾,否则可以做脾栓塞,如此可以减少消化道出血风险。你目前单纯护肝无效,可以考虑肝移植。
2012-03-20 09:08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HLD)由Wilson(19l2)首报,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以豆状核、肝、肾和角膜铜沉积表现的各种 异常为特征。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锥体外系症状、肝硬化、精神症状、肾功能损害及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 ring,K-F环)。发病率各国报道不一,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约为15~30/100万。基因频率约0.003~0.007,杂合子频率稍大于0. 01。本病在我国尚无流行病学的大宗资料报告,根据广州中山一院神经科1981~1991年神经遗传专科门诊957例初诊病例分析,WD共97例,占10.14%,居全部单基因遗传病的第2位,可见本病在我国并不少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