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方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胆红素水平、发病时间、治疗及时性、宝宝自身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看医生,根据医嘱进行治疗,切勿自己胡乱用药。
2018-12-31 23:31
1.胆红素水平:胆红素过高会透过血脑屏障,损伤神经系统,导致胆红素脑病,影响智力和运动发育。
2.发病时间:出生后越早出现黄疸,病情可能越严重,对身体损害越大。
3.治疗及时性:若未及时治疗,黄疸持续加重,可能引起贫血、肝脾肿大等问题。
4.宝宝自身状况:早产儿、低体重儿等自身抵抗力弱,对黄疸的耐受能力差,危害更严重。
5.并发症:可能并发胆红素脑病、呼吸衰竭等,严重时危及生命。
总之,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家长一旦发现宝宝黄疸异常,应立即带其就医,通过光照治疗、药物治疗(如丙种球蛋白、白蛋白等),必要时进行换血治疗,以降低危害。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母乳所致黄疸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皮肤、粘膜黄染,无其他异常,黄疸逐渐加重,如继续哺乳,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4~10天,然后缓慢下降,3~12周恢复正常水平,黄疸完全消退。若停止哺乳,于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可明显下降。新生儿在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减退后又加重,停止母乳喂养后48小时,胆红素下降50%,则可确定诊断。如再恢复母乳喂养,胆红素又升高17~51umol/l(1~3mg/dl),但不会达到原来的高水平。在肝功能正常条件下需要与溶血、感染引起的黄疸相鉴别。
2016-02-22 03:29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要抓紧治疗的。是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是一种发生在血液系统的疾病,所以需要积极治疗,避免溶血过重导致的重症黄疸、贫血和继发的感染。需要7-10天的住院治疗。希望我对于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治疗的问题对你有帮助
2016-02-21 17:4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新生儿黄疸包括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如溶血性黄疸、胆道畸形、胆汁淤积、肝细胞性黄疸等)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亲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一般只发生在胎儿,早期新生儿以Rh、ABO血型系统不合多见,也是本病的重要病因,主要是产妇O型,胎儿A或B型多见;产妇A型,胎儿B型或AB型;产妇B型,胎儿A或AB型,后两者少见。多发生于第一胎。RH血型不合溶血病在第1胎发生率很低,因其常处于初次免疫反应的潜伏阶段,当第2次发生免疫反应时,仅需数日就可出现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并迅速增多,引起溶血性黄疸。Rh溶血病的母亲多是Rh阴性,Rh阳性母亲的婴儿也可以发病。
2016-02-21 16:23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至今发现的人类26个血型系统中,以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为最常见,其次为Rh血型系统。上海1959~1977年18年内共检测835例新生儿溶血病,其中A、B、O溶血病712例(85.3%),Rh溶血病122例(14.6%),MN溶血病l例(0.1%)。是由父亲遗传而母亲所不具有的显性胎儿打细胞血型抗原,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当不完全抗体(IgG)进入胎儿血循环后,与红细胞的相应抗原结合(致敏红细胞),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被破坏,引起溶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