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重庆渝都生殖医院
其他
内科
-
胆囊息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饮食不规律、胆囊慢性炎症、胆囊结石刺激、遗传因素、年龄增长等。 1.饮食不规律:长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或经常不吃早餐,会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和代谢,增加胆囊息肉的发生风险。 2.胆囊慢性炎症:反复的胆囊炎症刺激胆囊壁,导致胆囊壁增生,可能形成息肉。 3.胆囊结石刺激:结石在胆囊内移动摩擦胆囊壁,易引起胆囊壁组织异常增生,进而产生息肉。 4.遗传因素:部分胆囊息肉的发生与遗传相关,如果家族中有多人患有胆囊息肉,自身患病的概率可能增加。 5.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胆囊功能逐渐减退,胆囊壁细胞易发生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总之,胆囊息肉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发现胆囊息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息肉的大小、数量、症状等综合判断,决定治疗方案。
2025-01-23 12:35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胆囊息肉是胆囊粘膜上的一种“增生性组织”。“胆囊息肉”大部分病人是良性的,对于较小的,譬如几毫米大的。如果没有症状可以随访(过3~6个月复查).另外,有部分病人的息肉会恶变,因此对较大的息肉譬如大于8毫米,伴有症状的,同时有胆结石的病人,还是手术较安全.手术分“切胆术”和“保胆取息肉”两种.我个人偏向于“保胆”.因为90%以上的息肉是良性的,保胆取息肉手术风险小、痛苦轻、恢复快。所以手术中明确是良性的,便可以取出息肉同时保留下功能良好的胆囊.何乐而不为呢?
2016-02-21 17:12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胆囊息肉是一种多发病,分为单发性胆囊息肉和多发性胆囊息肉两种,得了此病,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对于息肉较小,又不愿意手术者,应当严密随访,定期复查B超,如发生变化应尽早手术,现在胆囊切除可以做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2016-02-21 13:53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一般最好是手术治疗比较好,以免恶变,手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即①单发,无蒂息肉;②息肉直径大于1cm;③基底宽度;④50岁以上有症状的息肉;⑤胆囊壁增厚;⑥位于胆囊颈部的息肉样病变.当然还要注意低脂饮食和口服熊去氧胆酸减轻症状.
2016-02-21 07:27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一般可用胆通治疗。忌过油腻食品不能暴饮暴食.多喝开水
2016-02-21 06:33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往往在体检或其他目的的检查中发现或因其他疾病切除胆囊后发现,分为炎性息肉和胆固醇性息肉,多数无临床表现,如息肉较大,可出现右胁隐痛,或牵及右肩背,可伴有消化不良等类似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本病偶可发生息肉样原位癌。胆囊息肉的发病以中青年为主,30-50岁的人群占了总病人数的57.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