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率
你好!我有一亲戚最近被查出左侧甲状腺长了肿瘤,已经做了切除手术.取出来的肿瘤经过医生检查诊断得出是患了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结果如下:临床诊断:左侧甲状腺结节肉眼所见:送检甲状腺组织,5*2.7*2.3cm,切面可见灰白色结节样肿块,3.3*2.5*2.2cm光镜所见:送检组织,镜下由复杂分支状乳头构成,乳头上皮细胞呈毛玻璃样,可见核沟,部分核重叠病理诊断:(左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医生建议立即做淋巴清扫手术,越早越好.亲友们都对此病一无所知,希望各位专家们给点治疗意见!在此深表感谢!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何方红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精神心理科
-
目前由于甲状腺癌的病理分类为分化型的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分化型的甲状腺癌有乳头状的甲状腺癌和滤泡状甲状腺癌,由于目前的诊断是乳头状的甲状腺癌,此生长较慢,恶性度较低,病灶可以侵袭至甲状腺以外和转移到局部的淋巴结,目前早期多是采取手术治疗,同时进行手术后碘131的治疗。
2019-12-16 08:17
-
-
回答6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你好;这种情况有淋巴结的转移一个是晚期的。是很严重的。一个尽快手术。
2016-02-16 03:33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恶性度也最轻。约占甲状腺癌的半数,多见于儿童或年轻(40岁前)女性患者,有些患者在儿童时期曾作过颈部x线治疗。肿瘤生长缓慢,可在甲状腺内局限数年,病灶可经腺内淋巴管自原发部位扩散至腺体的其他部位和局部淋巴结,也可局限数年,故易忽视其性质。病理可见分化良好的柱状上皮呈乳头状突起,核清晰伴嗜酸性细胞浆,常可见同心园的钙盐沉积。临床上除扪及结节或局部淋巴结肿外,表现较少。甲状腺核素扫描时呈冷结节;颈部X线检查可显示瘤体有细点状或同心园钙盐沉着。乳头状癌可由TSH的刺激而生长,用甲状腺激素可使之缩小。手术如包膜完整而无转移者,寿限正常。如有血管侵犯,则三分之一患者约有10年存活率。治疗:手术切除,术后放疗加化疗。
2016-02-16 00:26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你的情况术后最好采用传统中药巩固治疗。建议你用虫草、猪苓、明党参、桑寄生、青阳参、香菇、红豆蔻、桑白皮、杜仲、降香、茯苓、白术、八月札、知母、片姜黄、制南星、山萸肉、木瓜、仙茅、制半夏、补骨脂、独活、石菖蒲、仙鹤草、大蓟、山奈、枸杞子、薏苡仁、地榆、白前、丹皮、射干、当归、土鳖虫、青黛、肉桂、苦参、金精粉、葫芦巴、白癣皮、赤芍、山豆根、远志、泽泻、金银花、乌术粉、制鳖甲、连翘、紫草、桃仁、三七配合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其功效能在短期内缩小肿块,控制转移、减轻痛苦、稳定病情、延长生存期,甚至达到临床治愈。这些传统中药配合使用可以有效控制癌细胞转移扩散,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以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同时又不产生副作用,均在治癌抗癌的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力,最终达到战胜癌症的目的,并可以防止残存癌细胞卷土重来,杜绝复发转移。希望正确治疗,早日康复!
2016-02-15 19:31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出现淋巴转移属于晚期,治疗方案的制订与病人的年龄、一般情况、病灶的范围、有无合并症状存在及其性质有关。治疗的方式包括外科手术切除、瑶医药、放疗及化疗等方法。建议采取瑶医药治疗,采用广西瑶族大瑶山纯天然瑶药,通过科学配方研制出系列克癌药物,体现专病专方,有的针对病因、有的针对病理、有的对病症、有的内外结合,既有外用药,又有口服药,多途径立体给药,如汤剂、胶囊、颗粒、外贴膏药等。临床疗效较好,没有副作用,具有健脾胃,补气血,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癌能力,延长生命。
2016-02-15 19:0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甲状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有乳头状癌、滤泡型癌、髓样癌、未分化癌四大类,其中乳头状癌有一些独特的病理形态及生物学行为上的特征:(1)全为或几乎全部为滤泡结构而无乳头结构,但只要癌细胞核呈现乳头状癌的特征性改变时,则诊断乳头状癌而不是滤泡型癌;(2)甲状腺有滤泡型腺瘤但无乳头状腺瘤,即出现乳状结构时是不是就可以诊断癌,如不是癌,又没有乳头状腺瘤,那又诊断什么以及如何鉴别,(3)乳头状癌的诊断不象滤泡型癌那样,要找血管、包膜侵犯,只要具备癌细胞核的特征,不论病灶多么局限于包膜内或小到显微镜下才能找到的微小病灶也可以诊断,那么这些特征性的核改变如何掌握等许多病理组织学诊断基本要点有时并不是很清楚的,有必要将其归纳和分析。
2016-02-15 08:30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