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汪玲华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级甲等
心理科
-
经常出现恐慌感和心理不适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心理压力、生活习惯、疾病因素、环境影响、遗传因素等。 1.心理压力: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可能导致心理不适和恐慌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可行的计划,适当放松,如进行冥想、瑜伽等。 2.生活习惯:长期熬夜、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身体和心理状态。保持规律作息,每天适量运动,多吃蔬菜水果,有助于改善情绪。 3.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能引发此类症状。若怀疑是疾病所致,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明确诊断后对症治疗。 4.环境影响:长期处于嘈杂、压抑或不稳定的环境中,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尽量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5.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精神心理疾病史的人,出现恐慌感和心理不适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对此,要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定期进行心理评估。 总之,经常出现恐慌感和心理不适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诊,寻求专业帮助。
2025-03-27 21:30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我觉得有恐慌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心理素质本身就比较差,加上一些比较强烈的外界刺激和客观的困惑,使自己内心世界的心理承受到了极限的程度。适度的恐慌和焦虑,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手段。但是过度恐慌,一方面说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有限的,单纯用这种方式来应对,另一方面也说明外界环境的刺激,对自己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建议自己一方面需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应对手段和措施,尤其是需要提高自身的承受;另一分析,也需要自己有意识地规避一些对自己不利的环境因素,使自己的焦虑和恐慌的程度暂时有所缓解。心理学的学习和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最好办法。
2016-01-27 19:13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跟您说身体和心理因素都有关系,需要进行全面检测和保健规划.进入心理诊室,接受专业心理保健规划.
2016-01-27 04:45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心理分析:心慌气短往往是紧张、焦虑或恐惧的躯体症状,除此之外,往往还伴有焦虑的体验和相应的行为表现。这与现实的压力、敏感的个性存在密切的关系。任其发展,可能会干扰正常的生活、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心理指导:平时,应该尽量对自己的个性、态度和行为方式自我调整,尽量放弃对生活和自己的完美主义要求,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局限,善于发现并发挥自己的优势,自我减压,出现好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合理表达和宣泄情绪,避免自我压抑和过分的自我谴责,给自己留下给多的余地和心灵空间。可以做一些放松训练和冥想练习,做瑜伽等,这都是自我减压、调理心身保持心身活力的有效方式。适当转移注意,减少对自己各种躯体不适的关注,采取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态度,因为,说到底,你的问题完全是主观构想的,现实中,你担心的基本上是不会发生的。
2016-01-27 01:46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