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岁查出先天性主动脉峡部缩窄(轻型),相关疑问求解
先天性主动脉峡部狭窄(轻型)请结合临床岁医生您好我今年22岁不幸查出患有先天性主动脉峡部缩窄(轻型)麻烦您解答一下1、既往史:健康无明显病史常参加体育活动无不适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自幼即有)无胸闷气急无头晕晕厥PE:一般可HR70次/分律齐主A2可闻及2/6SM不传导;未及震颤Bp:110/70mmHg.2、心脏超声(1)主要测值:主动脉根部内径:28mm左室缩张末内径:41mm左室收缩末内径:23mm左房内径:30mm室间隔厚度:8mm左室后壁厚度:8mm肺动脉干:22mmEF值:0.74.(2)超声描述:a左心房内径正常左室壁不增厚静息状态下各节段收缩活动未见异常左室EF为74%.b二尖瓣不增厚开放不受限彩色多普勒未测及二尖瓣反流c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内径分别为28mm29mm23mm降主动脉峡部于左锁骨下主动脉起始段疑见缩窄内径为9mm连续多普勒测此处压差为39mmHg降主动脉近端增宽为42mm.主动脉瓣三叶式开放不受限彩色多普勒未测及主动脉瓣反流d右房室不大肺动脉不增宽连续多普勒据轻微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为28mmHg.e结论:主动脉缩窄可能建议MRI3、MRI报告扫描序列:主动脉CE-MRA影像所见:升主动脉直径约20mm;主动脉峡部狭窄直径不足10mm;狭窄后局部降主动脉扩张最大径30mm;主动脉弓诸分支血管走行形态未见异常意见:先天性主动脉峡部缩窄(轻型)请结合临床4、请问:(1)是否可以确诊为先天性主动脉峡部缩窄(轻型)(2).可否用介入治疗的方法?效果如何?如不能手术的风险有多大?效果如何?费用得多少?(3).近期有无立即做手术必要?可以保守治疗吗?可以正常工作吗?手术疗程多长?: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熊刚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胸外科
-
22 岁患者查出先天性主动脉峡部缩窄(轻型),存在能否确诊、治疗方法选择、手术必要性、能否保守治疗及工作影响等疑问。 1. 确诊:综合心脏超声和 MRI 报告,基本可以确诊为先天性主动脉峡部缩窄(轻型)。心脏超声显示降主动脉峡部疑似缩窄,压差为 39mmHg,MRI 报告显示主动脉峡部狭窄直径不足 10mm 且狭窄后局部降主动脉扩张,这些检查结果为诊断提供了依据。 2. 治疗方法:介入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效果取决于狭窄的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若不适合介入治疗,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可能包括出血、感染、血管损伤等,但能有效改善病情。 3. 手术必要性:目前无紧急手术的必要,但需要密切随访观察。如果出现症状加重、血压异常等情况,应及时考虑手术。 4. 保守治疗:可以先尝试保守治疗,如控制血压、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等。 5. 工作影响: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正常工作,但要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高强度运动。 先天性主动脉峡部缩窄(轻型)患者应重视病情,遵循医生建议,定期复查,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5-03-28 00:31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手术的最佳年龄是6—16岁成人,血管脆性增加手术较为困难,近期无立即做手术必要可以正常工作。
2016-01-25 14:01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可以确诊为先天性主动脉峡部缩窄(轻型)介入效果不错风险不大
2016-01-25 13:59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可以确诊为先天性主动脉峡部缩窄(轻型)介入,效果不错风险不大。
2016-01-25 09:31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你的这个病例太专业了还是到医院的胸外科看吧我觉的在网上不会有人来这样费神给你解释的解释了你不一定能够看的懂这个必须让专科大夫给你画图说明的真的我在胸外转科过没有相当专业的知识不敢乱说
2016-01-25 06:37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 COA)是指在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区域附近的先天性狭窄。主动脉缩窄段病变的部位绝大多数(95%以上)在主动脉弓远段与胸降主动脉连接处,亦即主动脉峡部,邻近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区。主动脉缩窄在各类先天性心脏病中约占5%~8%。根据狭窄和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的关系分为二型:①导管前型;②导管后型。导管前型又称婴儿型,动脉导管多开放,常合并心内畸形;导管后型又称成人型,动脉导管常闭合,很少合并心内畸形。本病在1760年由Morgagni首先描述,其发病率在西方国家较高,占先心病发病率的7%~8%,男多于女(2:1~5:1)。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