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曹大中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小肠克隆氏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患者出现胀气、梗阻、不能进食及体重下降等症状。治疗需综合考虑,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手术干预等。 1. 疾病介绍:小肠克隆氏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可累及全消化道,症状多样,如腹痛、腹泻、瘘管形成等。 2.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美沙拉嗪、柳氮磺胺吡啶、硫唑嘌呤等,有助于减轻炎症。 3. 饮食调整:采用少渣、无刺激、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 4. 手术治疗:当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完全性肠梗阻、肠穿孔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5. 心理调节:患者常因疾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心理调节很重要。 6.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肠镜、血常规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总之,小肠克隆氏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注意饮食和心理调节,以提高生活质量。
2025-03-26 14:26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小肠克隆氏病什么原因引起,今后要注意哪些问题小肠克隆氏病早期X线表现:肠粘膜皱襞增粗,变平及消失,病变肠段形态较固定,肠管无明显狭窄。其它肠管可出现分节,舒张功能改变。病变进一步发展,粘膜下肉芽组织增生,粘膜可出现卵石样或息肉样充盈缺损,溃疡形成。肠腔充盈时轮廓常呈锯齿状或尖刺状突出。肠管固定蠕动消失。肠壁增厚,肠间距增宽。严重时出现不规则狭窄与穿通性、交通性溃疡,瘘道及梗阻。 小肠克隆氏病CT表现(1)肠壁的改变:肠壁增厚、壁可达1~2cm。急性期、肠壁可出现分层现象、靶征、双晕征。内层与外层为软组织密度环,中间为低密度环。当静脉团注增强时,粘膜和浆膜被强化。慢性期、随着纤维化的出现、肠壁分层消失,增强扫描时,肠壁CT值增高。(2)肠系膜改变:肠系膜肥厚,病变肠襻与正常肠襻分离,肠间距离加大。增强扫描时又可见“梳样征”。(3)腹腔内改变: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腹腔脓肿、蜂窝组织炎。约20%~40%的病人会出现瘘。 鉴别诊断(1)急性坏死性肠炎:X线表现为肠管积气,粘膜皱襞明显增粗,肠管外形固定。好发于空肠,范围广、发病急,有大量消化道出血和休克。病情危重,很少进入慢性期。(2)肠结核:好发部位及X线表现均极相似,鉴别较难。但是肠结核常以激惹、痉挛收缩为主。 气钡小肠双重造影及CT扫描检查,对检查小肠疾病优于其它检查方法。能够解决其它检查所看不到的死角。它不仅能观察正常小肠粘膜,而且可以观察到小肠动态变化。特别是CT扫描检查,能更有利于判断肠壁和肠壁外的变化。
2016-01-25 15:33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