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抽血血液标本凝固的原因及相关检查结果解读
问题描述:昨天早上去医院抽血化验一下血常规和血沉下午拿结果时医生说化验血常规的那个血液标本凝固了血沉结果是14mm/s当时我埋怨医生说为什么把我的血液标本弄凝固了?第二天早上我又去重抽抽出来的血的颜色是暗红色的感觉颜色不太正常然后看着帮我抽血的医生拿着我的血液标本来回的倾倒几下就把血液标本给我让我亲自拿过去旁边的检验室医生接过标本后我就在外面等一分钟过后那个医生叫我过来说我的血液标本凝固了才一分钟多一点而已居然就凝固了?她拿着我的血液标本倒过来给我看这时可以看出血液已经粘在低端不能流动我整个人慌了我看着当时帮我抽血的医生拿着标本来回倾倒晃动的那一次性管子里面也有抗凝剂为什么会两次都这样?然后医生赶快叫我去扎手指取血手指血化验出来的结果还比较正常wbc6.27(参考值4.00-10.00)红细胞数目5.08(参考值3.50-5.50)血小板数目219正常(参考值100-300)血红蛋白浓度339正常(参考值320-360)下面四项有点问题中性粒细胞比例低45.6(参考值50.0-70.0)淋巴细胞比例高46.0(参考值20.0-40.0)血红蛋白高161(参考值110-160)平均RBC血红蛋白高31.7(参考值27.0-31.0)请各位好心的医生解答一下小弟的问题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冯茹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血液内科
-
血液标本两次凝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患者自身血液状态、采血操作、抗凝剂使用、保存条件及检验流程等。 1.患者自身血液状态:某些疾病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凝固,如高血脂、高血糖等。 2.采血操作:采血时如果进针位置不当、抽吸力不均匀,可能影响血液进入标本管的顺畅性。 3.抗凝剂使用:抗凝剂的量不足或质量问题,可能无法有效防止血液凝固。 4.保存条件:标本在运输或保存过程中温度不适宜,也可能促使血液凝固。 5.检验流程:检验人员在处理标本时操作不规范,例如过度晃动或静置时间过长。 总之,血液标本凝固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情况,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于您的血常规检查结果,部分指标略有异常,但总体情况不算严重。建议您定期复查,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如果仍有疑虑,可前往正规医院进一步咨询。
2025-03-27 13:2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你好,我们先来看一下血液凝固的问题,确定一下血液凝固的概念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即为血液凝固。这是由凝血因子参与的一系列蛋白质有限水解的过程。血液凝固的关键过程是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的纤维蛋白。多聚体纤维蛋白交织成网,将很多血细胞网罗其中形成血凝块。在血液凝固过程后1~2小时,血凝块在血小板的作用下发生收缩并析出的淡黄色液体,这种液体被称为血清。与血浆相比,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凝的其他血浆蛋白质,又增添了少量血凝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鉴于你这种血液凝固快的情况建议再去检查一下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的疾病,祝你健康。
2016-01-25 13:06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晓锋 医师
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综合内科
-
您好;单靠这些是不能确诊的,建议去医院血脂,血流变检查,排除高脂血症所致
2016-01-24 16:22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增多定又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增加,比正常人群平均值多2个标准差以上,年龄大于1个月的儿童和各年龄组成人中性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计数大于7.5×10^9/L ,小于1个月的婴儿大于26×10^9/L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