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岁女性耳朵术后失聪且耳鸣,如何缓解?
BR>我是55岁女性患者,30多岁时候耳朵发炎导致化脓,最后做了手术.导致后来的一个耳朵听不见,只有一个耳朵听见.但是耳朵总是响,请问能有什么好方法不让耳朵响吗?以往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及效果:30多的时候在沈阳空军医院做的手术,以后每个礼拜去沈阳换药.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董伟达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
55 岁女性因耳部炎症手术后单侧失聪且伴有耳鸣,可能由耳部神经损伤、耳部血液循环不良、耳部结构改变、精神心理因素、其他耳部疾病等引起。 1.耳部神经损伤:手术可能损伤耳部神经,影响听觉和产生耳鸣。可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 B1、腺苷钴胺等。 2.耳部血液循环不良:耳部供血不足也可能导致耳鸣。改善耳部血液循环的药物有银杏叶提取物、丹参片、尼莫地平片等。 3.耳部结构改变:手术导致耳部结构变化,影响声音传导。这种情况较难通过药物改善,可能需要佩戴助听器。 4.精神心理因素:长期耳鸣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加重耳鸣。需要心理调节,必要时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 5.其他耳部疾病:如中耳炎复发等,需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 总之,对于该患者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耳部检查,明确耳鸣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避免噪音刺激。
2025-03-26 04:10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崔立静 医师
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光明医院
一级
内科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粘膜下层或深至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以鼓膜穿孔、长期流脓、经久不愈为表现特征,是一种最常见甚至有时危及生命的疾病。[临床表现]1.耳流脓:轻者脓液清稀或粘稠,无臭味;重者脓汁灰黑或带血,有恶臭味。流脓可为间歇性,亦可为持续性。2.耳聋:程度轻重不一,多为传导性耳聋,鼓膜及中耳内听骨破坏越严重,则听力损失越大。3,并发症:少数病变严重、病程长的病人,由于炎症向周围骨质侵犯,可见有眩晕、呕吐、面神经麻痹、头痛、以致寒战高热等症状。[诊断]1.患耳流脓伴听力下降,局部可见鼓膜穿孔,电测听检查多呈传导性耳聋,声阻抗检查多呈声阻减小,声顺增加。2.鉴别(1)与外耳道鉴别:外耳道皮肤的炎症、湿疹、疖肿破溃等均会表现为患耳流水或流脓,但对听力无影响,无耳聋表现。(2)与慢性鼓膜炎鉴别,慢性鼓膜炎有时在表现及检查上颇似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但听力仅有轻微损失,鼓膜无穿孔,经治疗较快痊愈。(3)与非化脓性中耳炎鉴别,非化脓性中耳炎种类较多,以听力下降,耳堵闷感为主要表现,但均以鼓膜无穿孔,不流脓为其特点。[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决非短期内能治愈,即使经治疗漉脓停止,亦极容易复发,故长期坚持治疗,防止复发,才能有效。1.西医药治疗:正确使用外用药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关键。在流脓期间,多用药水治疗,常用的有3%双氧水,先用该药彻底清洗外耳道的脓液,待脓净后,再滴人抗菌素药水,每次点人3-5滴即可,然后将头偏向健耳一侧5分钟,以使药液充分进入中耳。切忌在流脓期间喷人药粉,妨碍引流。2.中医药治疗:中医认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为肾元亏损及脾虚湿困,上犯耳窍所引起。治法:补肾健脾,祛湿排脓。方药:党参10克、黄芪10克、茯苓12克、川芎6克、皂刺6克、泽泻12克、苡仁12克、白芷6克、炙甘草6克。脓多者加鱼腥草10克、冬瓜子10克;急性发作期可加菊花10克、公英10克、车前子(包煎)10克。脓有臭味者加桃仁10克、红花6克、穿山甲10克。[预防与调养]1.注意经常清除耳内脓汁,保持外耳道清洁。小儿患病,要注意喂养姿式,不要让小儿平卧吃奶或喝水,以免引起呛咳后将奶水经耳咽管呛人中耳。如病人在短期内流脓增多,脓色灰黑味臭,并出现头痛、发热、神志不清等,要及时将病人送入医院,进行治疗。2.预防感冒及各种流行病,如麻疹、猩红热、水痘等。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3.防止患耳进水,有鼓膜穿孔者不能游泳。洗头、洗澡时可先用棉球或耳塞将患耳堵住,以免污水入耳,引起发作。4.少食鱼、虾、羊肉等食物,饮食以清淡为宜,戒除烟酒。
2016-01-24 13:04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中耳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耳病、它分为非化脓性(卡它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两种。卡它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是耳部有阻塞感,伴有耳鸣、得了化脓性中耳炎的病人,鼓膜会发生穿孔,脓液流出外耳道后,耳痛会明显减轻、好转,但是随着天气、情绪变化,病情也变化。在中耳化脓感染期间,听力可明显下降,伴耳鸣,在鼓膜穿孔后,听力反稍好转。发病原因有游泳时擤鼻不当,或潜水、仰游时的方法不好,都可使水从鼻腔侵入中耳。初学跳水如果没有掌握好头部姿势,使耳对着水面跳下,可压破鼓膜。因此游泳时须注意正确的姿势,防止鼓膜破裂和中耳发炎。不要用尖锐的东西(如发夹、绒线针等)挖耳,以免碰伤鼓膜。最好戒除挖耳的习惯。对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人,应给予及时的适当的治疗,以防转为慢性。已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人,要正确诊断、治疗,防止发生颅内并发症。对化脓性中耳炎的危害性要有一定认识,注意严重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如耳病伴有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怀疑有耳源性颅内共发症时,应及早医治,以免延误病情。
2016-01-24 07:09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我来给你谈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或为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续。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亦为一重要原因。一般在急性炎症开始后6--8周,中耳炎症仍然存在,统称为慢性。临床上以耳内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特点。有部分中耳炎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根据病理及临床表现分为三型: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下面揭示就诊指南:1)确定中耳炎的类型。1.单纯型--最常见,多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耳流脓,多为间歇性,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一般不臭。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脓量增多,检查见鼓膜中央部穿孔。2.骨疡型--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组织破坏较广泛,特点是耳流脓多为持续性,脓性间有血丝3.胆脂瘤型--但非真性肿瘤,耳内流脓量少,可有白色鳞片、豆渣样物,恶臭。有时可出现头痛及听力明显下降。2)应请耳鼻咽喉科医生详细检查耳内,区别上述类型。3)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4)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5)局部用药注意事项1.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2.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6)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7)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8)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9)以下介绍二则成功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秘方:1.用蝉蜕10克,冰片1克,轻粉2克。将蝉蜕烘干,研极细末,加入冰片、轻粉,研细。先将患耳用双氧水清洗干净,再吹入适量药粉,每日1次。2.取全蝎(带尾)6克,白矾60克,冰片3克。先将白矾用铝勺煅制,研为细末。全蝎焙干,同冰片、白矾3味混合,研极细末备用。用前先以双氧水将耳内洗净,后用笔管或麦秆将药末吹敷耳内。每日2次。全蝎解毒散结,白矾消炎燥湿,冰片清热止痛,3味成药有止痛、消肿、排脓之功效。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
2016-01-23 22:33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你说的这种情况通过我们的分析认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配合双氧水清洗耳道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好的。
2016-01-23 19:58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