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岁高三女生身心疲惫、失眠等是何病?能治愈吗?
天津最好神经衰弱科医院。我是高三女生,17岁,经常感到身心持续疲惫,做什么事常感到有心无力,乃至心不足而力更不足。开始只是表现在―些比较重要和复杂的活动中,如考试、比赛等,后来就几乎影响到所有方面。学习时间稍长就哈欠连天,头昏脑胀,分心、眼花、嗜睡,有时星期天睡上一整天,也觉得很不解乏,浑身酸懒无力,经常失眠。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可以治愈吗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唐劭年 副主任医师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
17 岁高三女生出现身心持续疲惫、失眠等症状,可能是神经衰弱、压力过大、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1. 神经衰弱:长期紧张和压力导致大脑易兴奋和疲劳。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易疲劳等。治疗上,可通过心理治疗、调整生活习惯,必要时使用药物如谷维素、维生素 B1 等。 2. 压力过大:高三学习任务重,心理负担大。会出现身心疲惫、失眠。应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适当运动,放松心情。 3. 贫血:铁、维生素 B12 等缺乏可致贫血。常有乏力、头晕、嗜睡等。需补充相应营养物质,如硫酸亚铁、甲钴胺等。 4.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代谢减慢,会感到疲劳无力。需根据具体情况补充甲状腺素。 5.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中呼吸短暂停止,影响睡眠质量。可通过减重、改变睡姿或必要时手术治疗。 出现这些症状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多数情况下是可以改善和治愈的。
2025-03-14 02:54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这种情况可能属于神经衰弱的表现。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症,患者常感脑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低下,常有头痛等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但无器质性病变存在。治疗神经衰弱,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找出病因,对症治疗、积极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可以适当应用一些安神补脑的药物,另外口服蜂乳、蜂王浆也有较好的疗效。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生活应该规律化,按时学习、工作、休息和睡眠。
2016-01-13 02:33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崔立静 医师
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光明医院
一级
内科
-
你好,凡是能引起持续的紧张心情和长期的内心矛盾的一些因素,使神经活动过程强烈而持久的处于紧张状态,超过神经系统张力的耐受限度,即可发生神经衰弱。您已经形成恶性循环,仅靠个人意志力来改善这些情况很困难,你应当首先对这些症状有个正确的认识,然后在药物的协助下,改变生活习惯,来阻断恶性循环。完全恢复需要时间,也需要你的努力,这样才能摆脱神经衰弱。
2016-01-12 19:49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根据患者多年病史,诊断为神经衰弱性失眠。神经衰弱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精神性疾病,但其是以大脑皮质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的,是一类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性障碍。1.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要认识到它是完全能够治愈的,并不会留任何后遗症。消除对病的焦虑和恐惧,从而阻断焦虑与神经衰弱其他症状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使症状减轻。2.家人和朋友要多给予患者关心:帮助患者找到引起神经衰弱的真正原因,并为患者克服不利因素提供方便。
2016-01-12 19:36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根据表述和表现,可以初步断定,可能患有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精神科疾病,据统计,约占神经精神科门诊的80~90%,占内科初诊病人的10%左右。该病常发于精神负担(心理矛盾冲突)沉重或缺乏良好的、科学的工作方法,或坚持长时间过于繁重的脑力劳动,而又缺乏适当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的人。1.树立信心,鼓足勇气,直面问题。恐惧、漠视或回避问题只能使问题越积越多,趋于恶化。而相信事在人为、“困”则思变,就有希望解决问题。2.学会休息,做到张弛有节。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持续的劳累与紧张不仅会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下降,从而降低学习效率,也可能导致各种各样的躯体不适,而后者又会作用于后者,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工作中的有效放松极为必要。其中,保证足够的睡眠是必需的,但休息不等于睡眠,还有若干更为积极的方式,如,听听轻音乐,看看娱乐片,跳跳交谊舞,翻翻漫画集,讲讲笑话,散散步等,都有助于缓解紧张,愉悦性情,恢复精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016-01-12 16:45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