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伯顺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肝病)科
-
肝内钙化点 0.3 - 0.4cm 一般无需过度紧张,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如肝内胆管结石、肝损伤后的修复、寄生虫感染、肝脏良性肿瘤及先天性发育异常等。 1. 肝内胆管结石:小的结石可能无明显症状,较大时可能引起腹痛、黄疸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熊去氧胆酸胶囊、消炎利胆片、胆石通胶囊等),必要时手术治疗。 2. 肝损伤后的修复:如炎症或创伤恢复后形成的钙化,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3. 寄生虫感染:如肝包虫病治愈后可能遗留钙化,需定期复查,必要时驱虫治疗(如阿苯达唑片等)。 4. 肝脏良性肿瘤:如肝血管瘤、肝腺瘤等,钙化点较小且无其他异常时定期复查,有恶变倾向时需手术。 5. 先天性发育异常:一般不影响肝功能,定期观察即可。 总之,发现肝内钙化点 0.3 - 0.4cm 后,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如肝功能、腹部超声等),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2025-03-06 22:44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肝内钙化灶是肝实质细胞炎症后形成的"疤",一般无大碍,部分患者可能和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一样会有肝区闷胀感觉,如确诊一般不需治疗.肝内有钙化点可能是肝内胆管壁部分钙化.它的原因多由于炎症、结核等引起,也可能是肝内钙化灶及肝组织局部坏死后的纤维化瘢痕。总之,对肝内钙化灶不必盲目害怕和恐惧,首先要排除肝脏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继而要区分肝脏感染和炎症,最重要的是应该到正规的肝胆外科或普通外科进行诊疗,只有明确病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治疗。
2016-01-07 01:49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