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情绪低落、暴躁且饮食睡眠异常,何因
,这个星期表现最明显,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提不起劲,对什么事都感觉厌烦,也不想跟人说话,就喜欢自己一个人呆着,特能吃,要一直不停的吃,还老是感觉睡不醒,脾气也特暴躁。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情绪低落、暴躁,饮食和睡眠出现异常,可能是心理压力、内分泌失调、神经衰弱、甲状腺功能异常、抑郁症等因素导致。 1.心理压力: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心理负担过重,可能引起情绪和生理的一系列变化。 2.内分泌失调: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会影响情绪和身体机能。 3.神经衰弱:长期用脑过度、精神紧张等,容易导致神经衰弱,出现上述症状。 4.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可能影响情绪和代谢。 5.抑郁症: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和食欲改变等。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较长且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精神心理科或内分泌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理评估、甲状腺功能检查等,以明确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2025-02-26 23:07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您的情况考虑是抑郁的表现应坚持结合中药治疗,和营养植物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和谷维素及血塞通,多虑平等.
2016-01-01 16:42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你好,上述情况,有抑郁症症的征兆,抑郁症主要在情志上和心理上,身体上的症状不十分明显。焦虑虽然有身体症状,但是两者都有共同点就是意志消沉,或者感觉恐怖,不能振作。建议:抑郁症自我治疗方法之一坚持锻炼:特别是早晨时期的锻炼,很多抑郁症患者有行动迟缓、邋遢、懒惰的状况,情绪自然就会有一定的缓解。抑郁症自我治疗方法之二外出交际:把自己关在家里,逃避与人接触,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表现,而这首先是他们所需要改变的地方。抑郁症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的前提必须强迫自己走出去,多接触朋友,参加社会活动或出去旅游
2016-01-01 13:47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您好,从您所说的资料来看,您有抑郁症的倾向抑郁性神经症有哪些临床表现?情绪的改变: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多数时间情绪是低落的,即使其间有过几天或1~2周的情绪好转,但很快又陷入抑郁。尽管如此,患者抑郁程度一般并不严重,情绪反应依然存在,几句幽默解嘲的警句,能使之破涕为笑。一场轻松的谈话,能使之心情暂时好转。患者本人也能够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2)认知改变:患者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对各种娱乐或令人愉快的事情体验不到愉快,常常自卑、自责、内疚。常感到脑子反应迟钝,思考问题困难。遇事老向坏处想,对生活失去信心,自认为前途暗淡,毫无希望,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甚至企图自杀(3)意志与行为改变:患者意志活动减低,很难专心致志地工作,尽管他们可能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但很少脚踏实地去做。他们想参与社交,但又缺乏社交的勇气和信心。患者处处表现被动和过分依赖,心理上的症结在于不愿负责任。一般说,抑郁性神经症很少自杀,但也有部分患者感觉活着空虚,人生乏味,声称想死。(4)躯体症状:约80%的病例,以失眠、头痛、身痛、头昏、眼花、耳鸣等躯体症状为主向医生求助。这些症状往往给人体诉多而易变的感觉,有些症状可以长期存在,但无明显加重或缓解。这些症状多随着抑郁情绪的解除而消失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心病得心医,药物治标不治本,而且有依赖性与副作用,建议您向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来调整,以免影响您的生活
2016-01-01 08:41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您好,当患者出现一些口干、便秘等副反应时,应及时做好解释工作,鼓励其多饮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进行运动,便秘严重者可选用药物缓解。首先是睡眠、饮食好,思维改善;其次是动作逐渐增多;最后是情绪改善。若饮食睡眠差,体重不增,说明病情尚未改善,这时出现的动作增多或情绪好,则可能是假象。护理抑郁症应掌握病情好转指征。
2016-01-01 07:12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