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白血病 M2 型移植后染色体正常但融合基因不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情况,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残留白血病细胞、免疫功能、药物敏感性、微小残留病灶监测以及个体差异等。 1.残留白血病细胞:移植后可能仍有少量残留的白血病细胞,导致融合基因检测结果不佳。这需要更敏感的检测方法来明确。 2.免疫功能: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的强弱会影响对白血病细胞的清除能力。若免疫功能较差,可能不利于控制病情。 3.药物敏感性:所用的治疗药物可能对当前的白血病细胞敏感性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4.微小残留病灶监测:监测手段的局限性或不及时,可能无法准确反映病情。 5.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对治疗的反应不同,基因表达和代谢等方面的差异也可能导致融合基因不好。 总之,对于白血病 M2 型移植后融合基因不好的情况,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
2025-02-16 15:5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这种配型是可以做移植的,不过,治疗时要配合使用免疫抑制剂.这种反应学术上的名称叫,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若移植物中同种异型反应性T细胞识别宿主同种异型组织抗原而诱发针对受者的排斥反应,此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GVHR主要见于骨髓移植后,是影响骨髓移植成功的首要因素,也可见于胸腺,小肠和肝移植以及免疫缺陷个体接受大量输血时. GVHR的发生条件:①供,受者间HLA型别不相配合,②移植物中含一定数量成熟的淋巴细胞,尤其是成熟的T细胞;③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低下(被抑制或免疫缺陷). GVHD主要引起皮肤,肝脏和肠道等多器官上皮细胞坏死,临床表现为皮疹,黄疽,腹泻等,严重者皮肤和肠黏膜剥落;慢性GVHD引起一个或多个器官纤维化和萎缩,导致器官功能进行性丧失.为确保骨髓移植术成功,术前须进行严格的HLA配型,或预先清除供者骨髓中成熟T细胞.依照你的情况看,你小孩的供体是适合移植的,至于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是免不了的.应配合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一般来说,只要有好的免疫抑制剂,积极配合治疗,是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生存质量的.
2015-12-20 12:47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骨髓移植是近年来治疗白血病的一项突破性进展.白血病患者,因造血组织恶变,产生异常的白细胞,抑制了正常血细胞的功能.传统的治疗方法仅用化疗来摧毁白血病细胞,大部分患者的白血病会复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几乎都要急变,剂量过大的化疗与放疗会使患者正常造血细胞无法恢复.骨髓移植治疗方案中患者需接受很大剂量的化疗与全身放疗,骨髓内的病变造血细胞被摧毁,而移植的正常骨髓完全替代病人原有的有病骨髓,重建造血与免疫机能.因此,大大增加了白血病的治愈率.排异反应即供者组织中的免疫细胞对受者(宿主)的作用,宿主组织抗原对供者免疫细胞来说也是异己物质,逐渐生长起来的供者免疫细胞对受者的“攻击”越来越重,并可产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症状包括:发热,皮肤潮红,皮疹,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全血细胞减少,肝炎,严重腹泻,骨髓硬质和感染,严重时可并发致死性反应.在双胞胎中,发生率为1-5%,亲属中为36%,非血缘关系为50-70%.不过排异反应虽对患者有危险,但它具有抗白血病作用,可减少移植后白血病的复发.在治疗中,可采取适当的免疫抑制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骨髓移植术大增加血病患者的生存机率,大部份患者的预后是良好的,
2015-12-20 11:40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是组成细胞核的基本物质,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异常(chromosome abnormalities)也称染色体发育不全(chromosome dysgenesis)。美籍华人蒋有兴(1956)查明人类染色体为46条,Caspersson等(1970)首次发表人类染色体显带照片。 查看全文»